6月30日下午,在廈門(海滄)集成電路企業聯合產品發布會暨簽約儀式現場,11家企業發布了包括多款芯片在內的20多項最新產品,海滄區與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共建SiP公共技術平台及合作備忘錄完成簽約,國產化信息技術生態體驗與適配中心項目簽約揭牌。國內半導體產業投資機構、業內相關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等近200名行業人士出席並見証了這一高光時刻。這是海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又一個裡程碑。
經過3年多的快速發展,堅持產業培育、細分領域深耕的廈門(海滄)集成電路產業,形成了特色工藝、封裝集成、IC設計的產業鏈布局,由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支持的相關企業(項目)逐步進入產品銷售階段,部分企業的研發成果進入商用階段。
此次活動是海滄“芯力量”的一次集中深度展示,參與企業以及技術產品涉及封測、MPU、MCU、SoC、高性能數模混合電路產品、射頻、MEMS、高端存儲芯片測試等多個領域,眾多企業和項目的創新性以及競爭力處於行業領先。此次海滄集成電路企業聯合產品發布會將為投資機構、行業人士全面了解海滄集成電路企業和項目提供參考,也將加速相關產品和技術的落地及推進市場化進程。
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匯聯介紹說,雖然此次發布產品的企業都是初創公司,但它們在集成電路的各個細分領域中表現突出,位居國內行業前列。例如,廈門燁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國內熱電堆紅外傳感器行業龍頭,在疫情期間售出數千萬個額溫槍芯片,被列入全國防疫重點企業名單。
“落戶海滄源於‘將想法實踐’的初衷。”廈門碼靈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梁夢雷說,“2018年,我帶著一個圖像識別處理芯片的‘點子’來到海滄,短短兩年,在海滄優質營商環境引擎作用下,想法變為現實,發展比預期快了很多。
近年來,得益於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專業化運作,海滄集成電路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在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版圖中形成了區域特色。
截至目前,海滄引進集成電路制造業項目6個、設計類項目36個,集聚產業人才超過千人,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工藝、封裝測試、設計為主的產業鏈布局,在實現了從“0”到“1”發展的同時,也積極探索出一條基於地方資源支撐的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之路。
“面向未來,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走市場化、專業化道路,持續探索基於區域優勢資源、堅持開放發展的模式和路徑,以資源傾斜、持續政策、機制體制創新支持集成電路產業優先發展。”海滄區表示,力爭到2025年,海滄集成電路總產值不低於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