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來自馬來西亞的605公斤毛燕在吉隆坡進行初級處理后,搭乘飛機抵達廈門,經過重重轉運、暫存、查驗、消殺和指定加工,這批毛燕順利抵達位於廈門自貿片區海滄園區的東南燕都產業園。
據了解,今年初以來,廈門燕窩產業頂住疫情干擾逆勢崛起,這樣千裡迢迢進口的毛燕每月至少有兩批。其中,今年7月原產自馬來西亞的1111公斤毛燕順利登鷺,標志著毛燕單批進口數量再創新高,開始步入“噸”時代。
“截至目前,東南燕都今年已進口毛燕近7噸,實現產值超2億元。”東南燕都副總經理庄雲山介紹,目前,廈門毛燕進口量已經佔全國70%,東南燕都也發展成為擁有進口毛燕查驗、暫存及指定加工的一體化平台和大型產業園區。
廈門及海滄燕窩產業的快速崛起,源於高瞻遠矚的搶先布局和完善高效的配套服務。2018年,在廈門自貿委、廈門海關、海滄區政府通力支持下,東南燕都專屬配套加工工廠——廈門自貿片區燕安居實業有限公司通過中國海關總署簽批,成為全國僅有的兩家進口毛燕指定加工企業之一,年毛燕處理能力達250噸﹔2019年,東南燕都安全燕窩溯源平台在國家商務部指導下上線,為消費者提供准確而詳細的產品加工生產信息﹔海滄區政府出台《關於支持東南燕都產業園發展的若干意見》,給符合條件的入駐企業或個人送上創業紅包﹔當前,由海關總署與東南燕都獨家合作建立的國家燕窩及燕窩制品檢測重點實驗室正在緊張籌備中,預計明年投用……在東南燕都,持續釋放的紅利正在源源不斷催化出虹吸效應,為產業集聚添薪助力。
“東南燕都產業園已於今年8月投用,即使在疫情影響下,仍然完成了燕窩生產工業企業招商全滿的佳績。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企業入駐。”據了解,東南燕都將爭取在3~4年內,發展成為產值百億元的燕窩產業集群,同時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專業燕窩交易平台,構建全新的燕窩全產業鏈生態圈。(周思明 熊東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