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首座成規模的集成電路中試廠房,廈門海滄半導體產業基地28日順利封頂。與此同時,總投資超150億元的15個半導體產業項目現場簽約落戶海滄,涉及集成電路封裝載板及類載板、先進封裝、MEMS傳感器等領域,達產后年產值超250億元。
“這批項目的落戶,將再次按下海滄半導體產業發展‘快進鍵’,極大地鞏固本地在特色工藝、先進封裝測試、高端封裝基板等環節的競爭優勢和技術水平。”海滄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海滄半導體產業基地總建筑面積約13.7萬平方米,包含6棟高標准中試廠房和2棟11層的研發辦公樓,是匹配和支撐海滄集成電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將重點引進系統級封裝公共技術平台、先進封裝測試、晶圓制造、裝備及材料類企業入駐。基地在建期間,就吸引了一批優質半導體企業意向入駐,雲天半導體、四合微電子、燁映電子科技等9個首批入駐項目總投資超30億元,達產后年產值超50億元。
產業發展,載體先行。在2016年開始謀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之初,海滄就將建設專業化、國際化的園區納入規劃,先后打造3.22平方公裡的集成電路制造產業園、4.2萬平方米的廈門中心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以及8萬平方米服務小型制造項目孵化的中滄工業園,為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2016年以來,海滄區重點發展以產品為導向的特色工藝、先進封裝測試和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細分領域打造比較優勢、價值鏈優勢,先后引進一批制造業和設計類項目落地,總投資超350億元,集聚產業人才超過2500人,初步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海滄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滄將堅定不移地走市場化、專業化道路,支持集成電路產業優先發展,力爭到2025年總產值突破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1000億元,建成國家集成電路產業重要承載區。(記者 周思明 蓋宣忠 通訊員 林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