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蟳埔村:小漁村裡的“大文化”

2021年06月01日08:34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原標題:【中國有約】泉州蟳埔村:小漁村裡的“大文化”

  福建蟳埔村坐落於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港的北岸,曾經見証了無數商船的繁忙往來。航船滿載中國貨物運往各國,返程時留下的壓艙物——蚝殼也開啟了一段新的旅程。

  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而漂洋過海的蚝殼,在為商船保駕護航之后,並未被遺棄在路旁,而是被慧眼獨到的村民重煥新生,用出人意料的方式,日日夜夜守護著百姓的生活,成為一道獨特的海洋人文景觀。

  就藝術文化而言,蚝殼厝保存著傳統建筑裡“紅磚白石”的建筑特色。牆體上的蚝殼相互扣砌,堆疊起來如同魚鱗一般錯落有致,在四周紅色清水磚的映襯下,紅白相間,色彩跳動。

  蟳埔村的一處蚝殼厝。人民網 吳思萱攝

  就宜居文化而言,蚝殼厝具有不積雨水、不怕虫蛀、冬暖夏涼的良好實用價值。蚝殼中部隆起形成不規則碗形,片片相扣后形成中空空間,使房屋隔熱保暖。產自海洋的蚝殼,不懼濕氣和鹽分,能抵擋海風的侵蝕,防止滲水。

  從這一座座蚝殼厝中走出來的,是福建“三大漁女”之一的蟳埔女。她們是閩南婦女勤勞、勇敢、朴實和賢惠的代表。蟳埔女的服飾極具海絲遺風,見証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

  蟳埔女服飾與頭飾非遺傳承人黃晨談到,蟳埔女服飾最突出的特點是簡朴寬鬆,俗稱“大裾衫、闊腳褲”,便於其海灘上勞作,體現了海邊生產勞作需要的實用價值。

  蟳埔女鮮花頭飾的背面。人民網 吳思萱攝

  蟳埔女佩戴的鮮花頭飾俗稱為“簪花圍”,是蟳埔女服飾的一大亮點,被稱為“頭頂上的花園”。頭飾中使用的各類鮮花中,素馨花便是隨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從域外傳入,並在今時今日依然展現著海絲無窮的生命力。

  蟳埔女民俗金銀首飾傳統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王勇躍向記者簡述了蟳埔女耳墜裡隱藏的“民俗密碼”——在蟳埔女的一生中,隨著她們年齡和身份的不斷變化,佩戴的耳墜也不盡相同,需與輩分和在大家族中的地位相匹配。

  頭戴“簪花圍”,身著傳統服飾的蟳埔女。人民網 吳思萱攝

  蟳埔女獨特的服飾與頭飾承載著漁家人的情感與歷史記憶,蟳埔女習俗也成為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2008年,蟳埔女習俗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蟳埔女獨特的鄉土民俗風情,也被列入福建省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以說,蟳埔女鄉土民俗風情在福建全省乃至全國是獨一無二的,堪稱中國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之一。

  古老的海絲元素賦予了這個閩南漁村獨特的民俗文化,使之成為遠近聞名的歷史文化名村。

  今日的蟳埔,正發揮臨海背山的優勢,大力開發漁、工、貿等各種產業,並且積極推動文化和旅游相結合,書寫著他們的特色振興之路。

  一幢幢洋樓逐漸取代了昔日的“小蚝宅”,但村中保存下來的蚝殼厝、“簪花圍”、以及各項技藝的非遺傳承,無不承載著海絲歷史和海絲文化,也依然在向世人述說著小村落中的“大文化”。(吳思萱)

(責編:陳藍燕、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