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對外開放譜新篇

2022年09月03日08:38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對外開放譜新篇

  8月的最后一天,國際班列的汽笛聲在福州江陰港再度響起。一列裝載22個貨櫃茶葉、農資產品等貨值過千萬元的國際貨運列車從江陰港駛出,經雲南磨憨鐵路口岸,預計5~7天后抵達老撾首都萬象。班列的開通標志著東南沿海與東盟各國再添國際貿易新通道。

  9月的第一天,在泉州海關監管下,從印尼進口的2.1萬噸卷鋼運抵晉江圍頭港區並迅速進入港區建發公共保稅倉庫,標志著7月19日獲批的圍頭港區公共保稅倉庫和出口監管倉庫(以下簡稱“兩倉”)正式啟用。今后,“兩倉”將作為世界第一大不鏽鋼生產商青山實業進出口卷鋼、焦炭等大宗商品的全球分撥中心,為其提供全球供應鏈服務。

  再過數天,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也將如約而至,預計將有來自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8萬名客商線上或線下參展參會。這個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投資盛會之一,為福建擴大對外開放、融入全球經濟搭建了重要橋梁,早已成為福建改革開放40多年的精彩縮影……

  向海而生,因海而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堅持開放發展,用好用足黨中央賦予福建的“多區疊加”政策優勢,持續拓展對內聯接、對外開放的空間,努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重要通道。

  牢記囑托,福建致力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更大作為——

  增動能、優結構,如今的福建,買全球、賣全球正在成為現實。66種商品出口規模位居全國第一﹔一般貿易出口佔比從67.8%提升到76.8%。市場採購、跨境電商發展等業態創新全國領先,在30多個國家設立海外倉超過100個,總面積超180萬平方米。盡管受到外部環境趨緊、新冠疫情沖擊等不利因素影響,2019至2021年三年間,福建外貿出口連跨三個千億元台階,2021年達1.08萬億元。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促進雙向投資協調發展。看好福建,選擇把利潤留在福建,百威雪津、百宏高新、天晴數碼等一批龍頭企業增資擴產,成為福建外資穩增長生力軍。全省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再投資金額從2012年的8016萬美元上升到2021年的6.8億美元,增長7.4倍,同期全省累計新設外資企業18643家,實際使用外資435.5億美元。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福耀玻璃、紫金礦業、寧德時代等有條件的企業紛紛布局海外、成效斐然。十年來,全省實際對外投資244億美元,年均增長15.6%。

  如今說起海絲核心區建設,不少人第一反應都會想到福建率先開行的“絲路海運”。3年多來,“絲路海運”聯盟成員達259家,86條命名航線聯通29個國家102個港口,完成8700多個航次,集裝箱吞吐量達980多萬標箱。今年初,“絲路海運”信息化平台建設啟動,力爭通過匯聚“關—港—航—貿”等多維度數據資源,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國際物流解決方案。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准“軟聯通”,正在帶來共建國家民眾“心聯通”。

  深耕“試驗田”,集聚新業態。挂牌7年多的福建自貿試驗區,從未停止開放創新的步伐,截至目前,已累計推出563項創新舉措,其中全國首創249項,34項創新成果經國務院發文在全國推廣,7項試點經驗列入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居全國前列。全國首創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聯通40多個部門,上線100多項服務功能,年業務量超7000萬票,實現跨境貿易業務“一站式”辦理。燕窩加工、酒類進口、飛機融資租賃、基金小鎮等16個全國領先的重點平台得以培育,離岸貿易、文化保稅等新業態加快發展。

  今年起,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更好對接RCEP規則的《福建省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若干措施》已出台,將從加快貨物貿易高質量發展、深化投資合作、優化口岸大通關、打造運用高水平平台等10個方面推動全省上下搶抓RCEP機遇。將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打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面對新考題,福建已在書寫新答卷。(記者 鄭璜)

(責編:吳舟、陳楚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