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台青講述“政協”情緣:大海終納百川,明月必圓兩岸

2022年12月02日11:3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福州12月2日電 (錢嘉禾)“1997年從台灣來到福州,2005年開始列席福州市政協會議。我想通過親身經歷,說一說對於政協制度的感想……”在12月1日舉辦的2022年“走進政協•台灣青年說”活動上,全國台企聯副會長陳奕廷講述了自己的政協“情緣”。

據悉,本次活動是第十屆海青節集中活動之一,以“協商民主與兩岸融合發展”為主題,暢談體會全過程人民民主經歷、抒發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期許……活動現場,五位台青將他們眼中的“中國式商量”故事娓娓道來,“沉浸式”體驗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

2022年“走進政協•台灣青年說”活動現場。人民網 錢嘉禾攝

2022年“走進政協•台灣青年說”活動現場。人民網 錢嘉禾攝

范姜鋒來自台灣桃園,不但在廈門打造了全國民營企業運營規模最大的台灣青年創業基地,還成為首批獲得福建省級五四青年獎章的台青。“我和團隊在南平市參與鄉村振興文化項目,親眼見証當地政協通過調研、座談、溝通,逐一找問題、提建議、促共識、找方法,高效推動問題解決。”他說,自己要把在大陸的親身經歷傳遞回台灣,讓更多沒有來過大陸的台灣同胞可以踏上這片充滿關愛並期盼家人歸來的土地。

“一條管道,連接兩岸,28公裡管線,協商了20年,送水用時2分鐘。”來自台灣雲林的吳妘蓁隨父母在泉州生活了22年,是福建向金門供水這一創舉的見証者,她感慨,通水歷程花費更多時間在“通思想”上,這背后離不開大陸馳而不息的努力。

登“陸”前忐忑不安,擔心沒有依靠的人﹔登“陸”后讓自己發聲,收獲驚喜……台青陳筱婷在福州從事自媒體,從尋找拍攝資源到制定商業計劃、開辦公司,每一步都得到了福州市政協的大力支持。“大陸對台灣青年的幫扶,細致又貼心,讓我們快速在大陸發展、融入。希望我的分享能讓更多台胞擁有登‘陸’的勇氣和動力。”陳筱婷由衷地說。

談張德是生活在大陸的第三代台胞,在台盟福州市委會工作,先后被推薦為區級和市級政協委員。“台盟作為由生活在祖國大陸的台灣省人士組成的參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一份子。這些年,我或親歷、或見証了台盟福建省、福州市委會是如何踐行政協制度本職,為兩岸交流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的。”談張德說,自己和母親作為兩代台籍政協委員,始終相信大海終納百川,明月必圓兩岸,願大陸和台灣能“攜手同路”。

“視頻裡是我6歲的兒子,在台灣會館表演《精忠報國》。”台灣教師陳昭志激動地說,自己在今年獲聘福州市政協智庫成員,去年和前年受邀列席福州兩會,所提的建議被委員撰寫的提案《發展“四有”好福州,共建閩台第一家園》吸納,提案得到了福建省、福州市政協的高度重視與採納,“作為一位台灣青年,我的力量很小,但我想用個人的小作為推進兩岸的大未來,為中華民族美好未來做出貢獻。”

有關部門“逐一找問題、提建議、促共識、找方法”的過程,正是凝聚共識、民主協商的實踐過程。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通過視頻回應了台青的動人講述。“兩岸同胞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天親,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他說,“我們要堅持人民立場、堅守為民初心,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優勢作用,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大門敞開讓台青走進政協,近年來,各級政協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中心環節,創設了“兩岸基層治理論壇”“榕台青年夏令營”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動,打通兩岸交流渠道,推動廣泛、真實、管用的人民民主,推動把黨的主張轉化為社會各界共識,為兩岸融合做出重要貢獻。

今年,福州市政協推出了政協委員與在榕台胞、涉台單位結對子的舉措,政協委員將會不定期地和結對子對象展開交流、調研、聽取意見等,幫助台青台胞更好地融入和發展,探索以情促融的發展新路。活動最后,伴隨著政協委員和台灣青年親手編制的中國結緩緩升空,三對嘉賓舉行結對儀式,同編中國結,共圓中國夢。

(責編:易雪妍、余尤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