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新觀察
“兩岸融合”話題升溫 閩台如何親上親?

兩岸一家親,閩台親上親。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發布后,福建惠台工作持續發力。
在福建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期間,“閩台融合”毫無疑問是政協委員提案中的大熱門。
值得關注的是,分組協商環節,許多小組都曾就“兩岸融合”的現實路徑和思考展開討論。建言委員所涉界別較以往更多,調研更深入,建議更務實化、專業化。
“我來自服務台胞的一線,兩岸的融合其實就是人的融合。”廈門市台聯黨組書記、會長張勁秋對閩台融合工作理解頗深。她把實踐中發現的困難和對策寫進了提案:建議搭建直播電商基地等就業創業平台,培訓兩岸青年網紅主播﹔為在閩台企轉型升級提供指導、拓展融資渠道﹔深化對台職業資格採信,擴大覆蓋人群……
除了和張勁秋一樣常年與台胞打交道的相關領域從業者外,來自其他行業的政協委員們也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建言獻策。
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員陳鳴提出打造涉台司法品牌,推動台灣商事仲裁機構在閩設立業務機構﹔福建中醫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趙紅佳提出促進閩台中醫藥融合發展﹔寧德市新聯會會長、福建德潤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主任會計師張鐘林提出在海峽論壇期間設立“海峽兩岸會計節”﹔福建省紅十字會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會長董良瀚提出以推動“賽車+旅游”產業擴大閩台“朋友圈”﹔集美大學輪機工程學院教授吳德烽提出研究建設閩台4小時內直達綠色高速航運通道,加強對台船員培訓……
在梳理與“閩台融合”主題有關的提案時,記者發現今年提案中不僅有文化交流、鄉建鄉創、傳統民俗、青年就業創業等“經典”領域,更有工業、科技、法律、金融、醫藥等過去較少涉及的領域涌現出不少好建議。
今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眼加快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打造兩岸社會融合示范樣板﹔持續深化經貿合作,打造兩岸經濟融合示范樣板﹔加深血脈相連、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打造兩岸同胞情感融合示范樣板﹔堅持因地制宜、以點帶面,構建福建全域融合發展新格局。
“不斷增進台灣同胞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讓兩岸親情割不斷,不再區分你和我。”持續升溫的融合話題背后,亦是來自兩岸民眾的血脈同根、文化同源的“雙向奔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