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扭住“八大工程”“三多”改革 現代林業再發力

過去一年,福建牢記囑托,扭住目標不放鬆,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以林長制為引領,繼續建設現代林業強省,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接續實施“八大工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
汀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林改活力更加充沛
福建率先舉起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旗,持續為全國深化林改探路子、出經驗、作示范,生態紅利不斷釋放。
先行先試,加快建設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福建一以貫之持續成為深化林改的排頭兵。省委、省政府印發《福建省建設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實施方案》,力爭實現新突破。在解決林改“山要怎麼分、樹要怎麼砍、錢從哪裡來、單家獨戶怎麼辦”即“林改四問”的基礎上,再“投石”、探“新路”,扎實開展集體林權制度“三多”改革試點。著眼於激發林農參與的積極性,凝聚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度,提出促進“多方得益”﹔考慮到林改必須有實體的支撐、效益的增加、利潤的生成,提出開展“多式聯營”﹔政府部門必須發揮作用、體現應有作為,提出提供“多重服務”﹔特別是通過“多重服務”,進一步放寬管制、拓展空間、提高效率、增進效益。“三多”改革成為“林改四問”的持續回答,是福建新時期林改的一大方向、一大出路、一大希望,是福建的探索、福建的特色、福建的品牌,將成為引領性、創造性的成就。“福建林改”案例被中央黨校列入中青班課程,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普惠林業金融、“林票”制度、森林生態銀行等累計9項改革舉措在全國推廣。
周寧縣黃振芳家庭林場林下種植草珊瑚
福建在武平召開改革試點推進會,統籌推進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3個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和20個“三多”試點縣(市、區)建設,遴選第二批18個林改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廣。“三多”改革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全省完成林地經營權流轉210萬畝,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254家,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成交林業類產品10.08億元。福建省林業局出台《擴大林業開放“四海”行動方案》,國家林草局專門出台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林草融合發展新路的若干措施,閩台林業的交流合作更加熱絡並推進與海外國家的交流合作,促進海納集成。三明市推動“林票”改革迭代升級,順昌縣創新“森林生態銀行·四個一”模式,南平市創新林木採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武平縣搭建林業金融區塊鏈融資服務平台,惠安縣創新林地高效整合運營機制等,有效激活了林業經濟發展。2024年1—11月,全省完成林權流轉210多萬畝,培育新型經營主體254家。累計發放貸款223.64億元、受益農戶13.66萬戶。
綠色本底更加夯實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福建牢固樹立“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理念,堅持擴綠、興綠、護綠並舉。森林覆蓋率達65.12%,持續位居全國首位,綠色成為福建最亮麗的底色。
接續實施城鄉綠化和綠色通道工程、沿海防護林工程、江河流域生態林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等四大林業生態工程。進一步挖掘造林綠化潛力,充分利用宜林空間開展植樹造林,積極營造闊葉林、混交林。實施全周期森林經營,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加強集約人工林栽培、中幼齡林撫育和退化林分修復,大力培育大徑級用材林。實施重點區域林相改善行動,大力營造多樹種、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態景觀林,著力促進森林“林分”與“林相”雙優化、“顏值”與“價值”雙提升。加強沿江沿海林帶、紅樹林建設,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沙縣官庄國有林場生物防火林帶
全省完成植樹造林110萬畝、重點區域林相改善6.7萬畝、森林質量精准提升369.6萬畝,分別佔年度任務的129.4%、112%和114.7%,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完成沿海防護林工程建設21萬畝,全面完成年度任務。大力推廣“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2024年共上線987個勞動盡責活動,1.17萬人次通過網絡捐資盡責53萬元。高質量建設武夷山國家公園,提出“4個兼”的建設思路,自然和人文兼備、保護和發展兼容、全民和集體兼顧、科研和游憩兼具。深入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
《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機構設置方案》獲中央編辦批復,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機構“三定”方案正式印發,《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於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龍岩地質公園獲批成為繼泰寧、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后福建第三個世界地質公園。全省建設各類自然保護地358處,世界遺產5處、數量居全國前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8處、數量居全國第三。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日趨完善,有效保護了全省80%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各類典型生態系統、植被類型。
發展成色更加亮眼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態優勢成為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綠色不動產”不僅滋潤了八閩兒女的生活,更富裕了萬千林農。
接續實施商品用材林、竹業花卉與名特優經濟林、林產工業、森林旅游等四大林業產業工程。創新制定多項政策舉措,福建在全國率先出台《關於加快推進林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若干措施》,持續推進林業科技創新。出台《關於加強森林“四庫”建設發揮森林“寶庫”作用的實施意見》,推動森林“四庫”更好聯動。印發《林業高質量發展六個服務平台建設方案》,推進政銀企保對接、權益流轉、林場林企林農聯結、產學研用融合、產品展銷、投資促進等6個服務平台建設,做到政府“搭台”、主體“唱戲”。研究制定《福建省深化林業碳匯交易行動方案(試行)》,從提升市場交易活力、探索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創新林業碳匯金融產品等5個方面推動林業碳匯交易。在全國率先將林業機械列入農機補貼。組建“花意竹情、同心強企”科技服務隊,赴一線企業開展技術服務指導。深入探索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新路徑,立足特色優勢,因地制宜,優化結構,創新模式,著力壯龍頭、延鏈條、鑄品牌、拓市場,推動林業產業提檔升級。
福清市台灣農民創業園蝴蝶蘭生產基地
目前,全省規模以上林業企業超過3000家,其中省級以上林業龍頭企業244家、境內外上市企業24家,有力促進林區百姓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5283億元、同比增長8.4%,省統計局核算的林業一產產值增長4.3%。落實招商項目42項,總投資238.81億元。加強筍用竹林、筍材兩用竹林基地建設,全省現有竹林面積1873萬畝,竹筍產量213萬噸,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第一。前三季度全省花卉苗木全產業鏈總產值達959億元,出口額達7144.5萬美元。建設各類林下經濟基地300余個,大力發展錐栗、板栗等名特優經濟林。推進油茶生產三年行動,完成豐產油茶林建設31.75萬畝(含改造)。全省累計完成福建林業碳匯交易與再交易413萬噸、6492萬元,交易量、交易額持續居全國前列。
生態屏障更加穩固
山海相依,生態優勢獨特,福建構建起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八山一水一分田,萬千飛鳥起舞間”,山海畫廊間,八閩大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譜寫出更加輝煌篇章。
福建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河湖長制林長制會議,推動各級林長履職盡責,從推進林長治林、依法護林、智慧巡林、績效管林、嚴格林地林木管理等方面,全面構建保護治理大格局,提升治林工作的整體質效。提出“5個生態”要求治理互花米草,出於生態安全、採用生態方式、開展生態修復、促進生態提升、實現生態美麗。堅持造林與護林並重,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統籌落實森林防火抓好節點、用好規定、除好隱患、管好火源、布好設施、建好隊伍“六個好”要求,扎實抓好森林防火、林業防汛和安全生產工作。深入推進鬆材線虫病疫情防控攻堅工作,統籌“治、防、改,檢、封、罰”措施,重點抓好時間安排、空間把握、林間作業、車間監管“四個間”重點工作,推動各地鼓好勁、布好局、招好標、監好工、籌好錢、盡好責,要求各地直面問題、直扣主題、直奔現場、直抓到底。全省連續4年實現鬆材線虫病疫情發生面積、鄉鎮疫點數量和病死鬆樹數量“三下降”,武夷山國家公園實現死亡鬆樹數量和疫情發生面積“雙下降”目標。推動4個增發國債森林防火項目如期開工,2024年以來全省未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和林業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扎實推進全省“綠劍”專項行動和森林督查工作,森林督查案件查處到位率和整改到位率均達100%。
德化縣智慧林長智慧中心無人機巢
智慧林業建設成果首次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亮相,福建省林業局在全省數字政府能力評估結果中位列“優秀級”,智慧林業二期項目已獲省發改委正式批復建設。全省完成互花米草復萌除治6861.17畝,完成生態修復10837畝,佔年度任務的110.56%。全面保護天然林,天然商品喬木林、灌木林地、疏林地每年每畝補助23元。完成2024年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任務3.68萬畝,佔年度任務的105.1%。研究制訂《福建省濕地保護規劃(2024—2030年)》,制修訂並公布福建省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文/傅凱峰 劉建波 圖/黃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