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翔安區舉行“侯亭漁歌”台灣美食季暨產業鏈對接會

活動現場既有台灣夜市中令人垂涎的人氣小吃,又有獨具閩南風味的“翔安百味”。洪晨攝
3月1日,廈門市翔安區在下潭尾“侯亭漁歌”海洋農耕文化園舉辦以“民安產業興 漁歌共饗情”為主題的台灣美食季暨產業鏈對接會。活動以美食為媒、產業為脈、生態為基,通過美食這一文化紐帶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與產業合作,為翔安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民安街道黨工委、民安街道辦事處作為主辦方,邀請了近120家企業參加活動,並同時為2024年度翔安區民安街道納稅大戶舉行了授牌儀式。兩岸企業家、嘉賓及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見証了這一美食、文化與產業相融的盛事。
美食盛宴
帶來多重味蕾享受
嘉義蚵仔包攤位前,食客們排起了長隊。新鮮肥美的蚵仔裹上酥脆的外皮,搭配上獨特的醬料,咬上一口,鮮香在口中瞬間綻放。攤主熱情地招呼著顧客,熟練地制作著這道美味。兩岸融合發展青創空間負責人黃光聖介紹:“我們用翔安歐厝的春卷皮,結合台灣的做法制作蚵仔包,就是想用美食把大家融合在一起。”
口感軟糯的彰化肉圓、暖乎乎的烤奶茶、經典的面線糊、酥脆可口的小酥肉、滋味濃郁的五香條……活動現場,美食攤位鱗次櫛比,香氣四溢。這裡既有台灣夜市中令人垂涎的人氣小吃,又有獨具閩南風味的“翔安百味”。在這裡,美食不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兩岸文化交融的象征。
此次美食季活動,不僅展示了“翔安百味”的豐富多樣,更映襯出了“翔安百業”的蓬勃發展。近年來,翔安區在制造業、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形成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品牌企業。這些企業的崛起,不僅為翔安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翔安百業”品牌的打造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在“3·15”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民安街道轄區十家放心消費承諾單位代表紛紛上台,向市民與游客作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承諾。
表彰典型
激勵企業共促經濟發展
當日的活動中,120家涵蓋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機械裝備等翔安區主導產業的民安企業受邀列席,共同見証了民安街道納稅大戶表彰儀式。
近年來,民安街道堅持黨建引領,打好組合拳,黨員干部齊心協力,各部門有機聯動,在人才政策指導、成立“兩企三新”黨組織、解決企業難題等“益企服務”上下功夫,在推動轄區企業高質量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果。2024年總稅收達32億元,其中5億元以上納稅大戶1家,1億以上納稅大戶(含5億元以上)7家,300萬元以上納稅大戶(含1億元以上)107家。這些企業,如天馬微的顯示面板、冠捷的終端設備、ABB的電力設備工業智造、盛屯礦業的綠色能源等,串聯起產業生態鏈,推動著民安街道實現跨越式發展。
納稅大戶不僅自身發展迅猛,還通過產業集群效應,帶動了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為地區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此次產業鏈對接會,更吸引了平板顯示、半導體、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領域的眾多企業到場交流,翔安區有關部門也現場開展了政策宣講,為企業答疑解惑。
生態之美
展現綠色發展新成效
舞台現場,翔安區各個鎮街選派的130個文藝節目精彩紛呈,非遺嗩吶、南音、車鼓弄等傳統技藝與現代歌舞輪番上演,為游客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鄉村大舞台盛宴。
“有美食,有表演,真是太棒了!”游客們在享受美食、參與活動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了這裡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綠色發展帶來的新成效。此次活動選址於生態環境部綠色低碳實踐基地——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充分展示了民安街道在生態建設方面的顯著成果。現場,市民和游客不僅能欣賞到404萬平方米紅樹林風景,還能漫步在5.3公裡的海上棧道。
此外,“侯亭漁歌”項目作為翔安鄉村振興的亮麗名片,通過“漁趣經濟”激活了鄉村資源。該項目創新性地引入社會資本,打造了集親水沙灘、智慧蝦池垂釣、非遺趕海體驗等沉浸式業態於一體的農旅綜合體。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同步實施“開發+治理”雙輪驅動模式,實現了廢棄資源向資產的轉變、生態空間向場景的轉化。“侯亭漁歌” 項目已帶動80余戶村民就業增收,村集體年增收超百萬元,形成了生態、生產、生活融合的鄉村振興樣板。(記者 曾嫣艷 通訊員 葉曉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