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e評丨她們是偉大的勞動者

3月8日,第115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廣大婦女同志身上,看見她們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內核,欣賞她們愛崗敬業開拓創新的奮斗姿態,讀懂她們“巾幗不讓須眉”的勇毅擔當。
智啟未來的開拓者,科技創新的巾幗領航
女性科技工作者以“硬核”成果詮釋“她力量”。
為打造一顆跳動“中國芯”的志向,我國微電子領域專家黃令儀奮斗終身,讓“龍芯”系列處理器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結束了我國計算機核心部件長期受制於人的歷史。12306科創中心副主任、鐵路12306系統核心開發者單杏花,帶領團隊建設和發展12306系統,使人們的出行購票變得更加便捷。福建農林大學菌草與生態學院副院長、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20年致力於中非科技合作,在廣袤的非洲大陸上種植菌草,幫助當地農民婦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矗立起一座新時代中非合作的“豐碑”。
《關於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的印發,建立了有利於女性科技人才發展的評價機制,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福建在設立的青年科學基金中,創青、優青、杰青項目對女性申請人均放寬3周歲,為女性青年科技人員獲得項目資助提供更多機會。
建功一線的奮斗者,鄉村振興的中流
在中國鄉村大地上,廣大女性正以“新農人”的身份書寫鄉村振興的答卷。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的“名繡娘”楊阿妮帶動數百名苗家“繡娘”繡出“致富路”,她們的刺繡產品因制作精美、質量上乘而遠銷各地,出口多個國家。湖南寧鄉“80后”妹子劉雨菲,用鏡頭為家鄉代言,她制作的《寧·鄉之山》《寧·靜之水》《溈山·一座茶山上的避暑小鎮》等鄉村旅游短視頻網絡傳播量超億次,帶動當地鄉村旅游熱潮。福建康厝畬族鄉金斗洋村黨支部書記鐘團玉將獨特的民族文化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擴大畬族獨特文化的影響力,走出一條因地制宜的鄉村振興之路。
隨著科技進步,她們的“農忙”不僅在農田,也在直播間﹔不僅在深山,更上了雲端。在湖南寧遠,“90后”科技特派員趙玉華舉辦培訓班推廣高產高效栽培新技術,把所學所長奉獻給“三農”事業,帶動農產品“駕雲出山”。龍岩上杭中都鎮軍聯村走出去的第一個女大學生梁永英,回鄉創辦家庭農場,帶領鄉親們發展生態農業,將傳統種植與現代科技結合,培育出高品質農產品,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書寫以“家門口創業”模式激活鄉村經濟的生動實踐。
善治有為的“她力量”,社會治理的最佳溫度
基層治理中,婦女以“柔”化“剛”,織就社會和諧之網。
廈門思明區人民法院法官李緣緣以“守護每一份創新熱情”為宗旨,柔性開展知識產權審判工作,不斷推動營商環境法治化。浙江西湖邊的“兔子警官”李語蔚,面對洶涌而來的網絡流量,笑容不變、敬業態度不減,展示了青年一代執法人員嚴格認真、親切可愛、友善溫暖的新形象。“打拐斗士”楊妞花,被拐賣26年后,她拿起法律武器,將拐賣者告上法庭,同時幫助其他家庭尋親,她的勇氣和堅持為更多人帶去希望曙光。
而在社會公益領域,女性也以其強大的共情力發揮著重要作用。由全國婦聯指導的“愛暖萬家”公益行動,在22個省區市組建關愛隊伍,通過為困難家庭提供心理幫助、生活扶助、安全保護等結對關愛服務,促進建設和諧的家庭關系,共同營造安全溫暖的社會環境。
守護生命的避風港,健康中國的安全屏障
在健康中國戰略下,女性醫務工作者正以磅礡之力筑起堅實的生命防線。
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得主王紅霞,自主研發靶向治療抗體和高效遞送系統,為癌症患者帶來新希望﹔福建省婦幼保健院院長顏建英從醫34載,專注於產科急危重症臨床救治及基礎研究,率領團隊構建“孕產婦危重疾病三級防控體系”,有效降低孕產婦死亡率。
20年來,3200余輛“母親健康快車”駛過全國30個省區市,通過流動醫療車提供急救、義診和健康宣教,在偏遠地區構建起“移動的生命線”,受益人次達8200多萬。今年1月,西藏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后,當地婦女干部迅速行動起來,主動扛起自救互救、安置群眾、接發物資、呵護老幼、重建家園的重擔。在西藏自治區婦聯的倡議下,眾多“愛心媽媽”紛紛響應,主動參與陪伴受災兒童,給予他們溫暖與慰藉,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文明新風的塑造者,和諧家庭的核心力量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婦女是與全體家庭成員聯系最為密切的人,是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主導者,是推動家庭建設的重要力量。
福建漳州的普通農村婦女陳麗華,十多年精心照顧患病婆婆,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千古孝道與傳統美德的深刻內涵,被評為孝老愛親“中國好人”﹔武漢百步亭社區居民余洪芝牽頭成立“貼心關愛服務隊”,全家志願服務累計超過3萬小時,她的家庭因突出表現獲評“全國文明家庭”﹔2024年“感動福建”十大人物、“95后”壁畫師林小燕在家人出車禍喪失勞動能力后,毅然扛起家庭經濟重擔,創立壁畫工作室,如今年營業額超千萬。從社會到家庭,從職場到生活,廣大婦女同志正以其獨特的智慧和力量,擔當著一家老小的急難愁盼,彌合著代際間的認知溝壑,修補著家庭成員的溫馨感情,串聯起鄰裡互助的溫情網絡,推動著社會在和諧中前行。
女性的偉大,無需借“女神”之名鍍金,也不必用“女王”過度加冕。她們是實驗室裡凝神攻關的科學家,是田埂上播種希望的農技員,是社區中調解矛盾的網格員,是手術台前與死神賽跑的醫者,更是用愛與智慧編織家庭溫暖的母親。(網信福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