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雙百計劃’人才落戶數‘十連冠’” 廈門集美全力建設新時代人才集聚高地

人民網廈門3月11日電 (余乃鎏、陳博)“去年引育國家級人才3人、省高層次人才69人、市高層次人才363人,國家級人才入選數全市第一,市‘雙百計劃’人才落戶數取得‘十連冠’”“2024年共引進外籍人才400余人、海內外專家學者320余人”“全年新建國家、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83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
近日,來自廈門市集美區的數據顯示,該區近年來堅持以“人才強區”戰略為指引,通過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拓展優化育才用才環境、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務等舉措,在加快建設鷺島新時代人才集聚高地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在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方面,集美區委區政府近年來堅持高位謀劃,充分發揮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建立福建省首個縣域級人力資源發展公司——廈門集美人力資源發展公司,加挂“區人力資源發展中心”,明確27個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將政府人才戰略目標進行市場化運維,不僅建立專業HR團隊,與眾多知名人力資源機構簽訂戰略協議,強化集中運營、共享協作,還線下打通全區2個國家級台商投資區、8大專業產業園,線上打造“集美人才”信息化平台,實現人才資源“一站式”鏈接,推動人才高效招引,從“體制化”“碎片化”向“市場化”“體系化”轉變。
與此同時,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不斷創新識才、引才模式——優化職能配置,將人才隊伍建設職責納入各級黨政機關主要職責﹔加強機構保障,成立高層次人才發展中心,統籌做好全區高層次人才引才計劃對接、引進后的各項服務工作等﹔優先保障人才用編,為選人用人、優化干部隊伍、人才引進、人才配偶安置等提供編制保障﹔修訂完善“聚賢集美”區級人才政策,建立區黨政領導挂鉤聯系人才工作機制,由區領導挂鉤聯系32位高層次人才,充分發揮人才建言獻策作用﹔出台《關於青年博士教師進企業和建設校企研究生工作站的行動方案(2022-2025)修訂版》《養老護理骨干人才租房補貼實施辦法》,升級完善《關於“雙百計劃”高層次創業人才區級配套扶持辦法》《院士專家工作站人才政策》等細則,提升高層次人才落戶創業的獎補力度,用“真金白銀”留住人才,2024年共兌現各類人才扶持資金1.12億元。
在優化育才用才環境方面,集美區近年來大力營造創新生態環境,積極響應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創業鏈“四鏈融合”要求,擴大引才用才“朋友圈”,立足集美文教區、基金聚集區和著名僑鄉等綜合優勢,向多元化求變、向樞紐化求動、向年輕化求新,努力匯聚不同背景的全球優秀人才。
數據顯示,2024年,集美區共引進外籍人才400余人、海內外專家學者320余人,吸引台灣高校教師30人、台灣青少年1632名,組織校園招聘會19場,吸引1521家次企業參與,提供就業崗位近3萬個……一組亮眼數據的背后,是一系列創新性舉措的施行。
如,落地全市首個企業海外院士工作站,建立5個海外人才工作聯絡點,建設金磚人才學院,探索與金磚國家間技能証書互認,進一步打通國際國內人才交流“雙循環”﹔持續打造“廈金同城生活圈”,率先全市在金門設立“金門海峽智匯啟航基地”,搭建台灣青年參與鄉村振興平台,打造黑貓兩岸青年文旅基地,開展兩岸研學等活動﹔深入實施《集美區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行動方案》,舉辦“聚美才·贏名企”競聘大賽和福建省大學生實習“揚帆計劃”集美專場,不斷拓展海內外、兩岸和青年人才招引廣度。
不僅如此,集美區注重提升高校產業技術聯盟能級,以產學共贏點燃人才孵化創新引擎,特別是鼓勵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創業創新,常態化開展產學研“四個一百”行動,率先全市開展雙聘引才,建立“產業導師”校企人才培養機制,打造“21個創新發展共同體”,拉近集美高校群科研成果和企業群產業化應用距離——去年全區共開展校企對接會、公益培訓14場,促成產學研項目18個、金額1313萬元,發動企業科研人員擔任“產業導師”2100余人,促成青年博士進企業開展技術服務6人,高校與“共同體”企業聯合申報項目近40項,高校科研院所人才申報市“雙百計劃”11人,超總申報人數的50%。
此外,重視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精准培養集美產業所需人才,提升產城人的適配性,如,加快建設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鼓勵企業設立研發崗位,推動宏發電聲、石頭城、韞茂科技等企業提供引進生和優培生崗位71個﹔去年新建國家、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83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家,數量位居全市前列,科技型企業佔比不斷增加。
而在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務方面,為打造拴心留人環境、實現人才和集美“雙向奔赴”,集美區近年來聚力做好精細化、全鏈條、全周期人才服務保障,“當好‘服務人才’店小二,讓各類人才在集美放開手腳干事業、拼出‘熱辣滾燙’的人生。”
期間,聯合集美產投、集美校友總會,率先全省創立規模為10億元的“誠毅發展基金”,專門投向“嘉庚系”院校科研成果產業化及校友創辦企業﹔持續提升“TOP金融賦能研究院”服務能級,通過“白鷺英才融創匯”舉辦各類人才服務活動16場,去年全年服務人才企業600余家﹔吸引矽杰微等人才技術項目落地,項目估值近1250億元﹔與人才企業芯瞳半導體達成投資協議,落地金額超1億元。
同時,為讓來集人才安居、安心和樂業、創業,集美區緊盯人才的“關鍵小事”和“末端細節”積極作為,如,發揮區級人才驛站作用,去年依托11家人才驛站開展就業創業指導、政策咨詢、技術對接、培訓交流等活動30余場,服務人才近3000人﹔聚焦人才關注的住房保障、子女就學和醫療保健等“關鍵事”,推出集美首批人才試點長租公寓廣科花園安置房,加快建設島外首個高新人才子女學校,建立集美區高層次人才醫療服務站。2024年,支持人才配偶安置事業編制2名,累計為轄區重點企業人才子女提供學位300個,新增鐵山花園公租房政策性保障房274套、685間,打造舒適安心的生活環境,消除人才在集發展的后顧之憂。
“打造最強城市HR,全力建設新時代人才集聚高地,讓集美成為人才大展身手、大有可為的熱土。”集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性因素。近年來,全區瞄准引、育、留、用關鍵環節,通過搭平台、建機制、優環境等,多措並舉,全方位做好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工作,有效助推人才發展產生聚變、裂變和升維反應,加快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者大軍。今后,將持續完善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不斷推動全區人才工作提質增效﹔堅持以高品質、便利化的生活保障提升引才軟實力,讓人才於細微處感受到這片土地的溫度與引才的誠心,讓更多人才引得進、育得出、留得住、用得好,在這片發展的熱土就業創業、興業展業,進而推動全區乃至廈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