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智能制造激蕩高質量發展澎湃動力

2025年03月16日12:04 |
小字號

福建,這片自古便有“敢拼會贏”精神的土地,正以智能制造為筆,以綠色發展為墨,在高質量發展的畫卷上揮洒絢麗篇章。從傳統制造業的涅槃重生到新興產業的拔節生長,從數字賦能的智慧車間到綠色循環的低碳實踐,福建以改革為帆、創新為槳,在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航程中破浪前行。

向“智”而生: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

走進泉州晉江鳳竹紡織的車間,蒸汽不再消散於空中,而是通過智能管道回收,成為染色環節的能源﹔智能倉儲系統讓布匹“隨叫隨到”,倉儲用工成本降低50%,能源消耗銳減30%。這家曾被視為“能耗大戶”的企業,如今已成為綠色智能制造的標杆,而這樣的蛻變,正是福建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躍升的縮影。

在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大河數智的3D打印技術讓鞋模生產告別酸洗污染,效率提升60%﹔駿鵬通信科技通過“5G+數字孿生”技術,將新產品量產周期縮短一半,合格率躍升至98%。福建以數字化為杠杆,撬動傳統產業的深層變革——紡織、鞋服、機械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在智能化的浪潮中重塑筋骨,從“制造”邁向“智造”。

逐“綠”而行:生態與經濟共生的福建答案

綠色,是福建最鮮明的底色,更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密碼。在莆田湄洲灣華興玻璃廠,每年20萬噸廢棄玻璃被賦予新生,轉化為晶瑩剔透的玻璃瓶﹔晉江港益集團將27億個廢舊塑料瓶化作再生纖維,織就鞋服產業的低碳未來。福建以“碳”“污”同減為目標,構建起“空天地一體化”碳監測體系,讓“變廢為寶”從理念落地為實踐,讓循環經濟成為增長新引擎。

森林覆蓋率連續40多年領跑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0%——這組數據背后,是福建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詮釋。從廈門海滄港口的電動龍門吊,到南平鋁業的碳計量解決方案,福建以技術革新推動節能降碳,讓“生態高顏值”與“經濟高素質”相得益彰。

聚“新”而強:創新驅動下的產業升維

在福州閩侯的智能制造車間,機器人與5G網絡協同作業,新能源汽車結構件以毫米級精度快速成型﹔在泉州安溪,天電光電以百余項專利打造“中國芯”,登頂全球EMC封裝領域第二。在福建,創新是智能制造的靈魂。九牧集團以年均銷售額10%以上投入研發,累計獲得兩萬余項專利,用智能馬桶叩開全球市場﹔中鞋革晉江院聯合安踏等企業,構建鞋服產業協同創新平台,讓“晉江經驗”在新時代迸發新光彩。

政策與人才的雙重加持,更為創新注入澎湃動能。福建省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數字福建”建設,推出智能制造診斷服務,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轉型方案﹔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吸引全球外籍專家扎根八閩,讓智慧之光點亮產業未來。

向“遠”而興: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福建篇章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點,福建正以更宏大的視野謀劃未來。從國家碳計量中心的落地、從山海聯動的區域協同以及“一帶一路”的開放合作,福建將智能制造與綠色轉型深度融合,錨定“雙碳”目標,打造全國綠色發展高地。

“綠色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今日之福建,既有晉江企業家“愛拼敢贏”的銳氣,又有閩南紅磚古厝般的堅韌底蘊。在這片熱土上,每一次機器的轟鳴都奏響創新的樂章,每一滴汗水的揮洒都澆筑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福建的實踐証明,智能制造與綠色發展的交響,不僅能重塑產業筋骨,更能激活經濟血脈。當數字之光照亮車間,當低碳理念浸潤山河,福建正以“弄潮兒向濤頭立”的姿態,為中國式現代化寫下生動注腳。未來,這片土地將繼續以敢為天下先的魄力,在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上,譜寫更加壯麗的時代華章。(福道)

(責編:陳遴、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