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坐享豐收”的AI智慧農場落地龍岩

2025年03月27日14:35 | 來源:閩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科技賦能 豐收希望

“首先進入我們這個導航系統,在無人駕駛操作軟件上設置AB點,建設一個新的路徑……”3月26日,在龍岩市新羅區雁石鎮廈中村,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的羅錫文院士團隊隊員,正在田間為當地種糧合作社的社員演示無人水稻插秧機插秧作業。

“以前,請機插師傅一天要三四百元工錢,現在用無人插秧技術就可省下這筆錢。另外,沒有人在上面操作,插秧機載重更輕,還可以省下一筆燃油費,插種的秧苗也更加符合標准。按照從育秧到收割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標准,預計一畝田可節省六七百元的成本,這相當於再生稻又增產了。”社員陳磊給算了一筆賬。

演示無人水稻插秧機插秧作業

“人不下田,坐享豐收”曾經是廣大種糧人的一個夢想,如今,這個夢想正在逐漸變成現實。當天早些時候,由市農業農村局牽頭的龍岩市再生稻AI智慧農場啟動儀式在廈中村舉行。

今年來,龍岩市農業農村部門緊抓廣龍對口合作契機,積極對接、引進華南農業大學羅錫文院士團隊,與省農業科學院的謝華安院士團隊共同打造廈中村再生稻AI智慧農場項目。該項目依托謝華安院士團隊優質稻新品種、再生稻新技術與羅錫文院士團隊新型農業機械裝備的“多重”加持,將再生稻先進種植技術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探索“農機+農藝”AI智慧農場新模式,力求實現再生稻生產從耕整、種植到田間管理、收獲等環節的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探索推動南方丘陵地區輕型智能農機裝備在閩西開花結果,打造廣龍三農領域合作樣板。廈中村再生稻AI智慧農場的建設,既是龍岩市農業優質新品種應用與先進農機裝備運用的新實踐,也是廣龍對口合作在農業領域的新突破。

啟動儀式現場

啟動儀式現場

過去,再生稻機械收割時,碾壓率較高一直是制約產量和品質提升的難題。龍岩市農業農村部門通過引進華南農業大學的先進技術,配合無人收割機的應用,可以實現再生稻精准收割,大大減少對稻株的損傷,提高再生稻的成活率和產量。“展望未來,我們有著更高的目標和追求,那就是將廈中村AI智慧農場打造成福建智慧農場的新標杆。”謝華安院士表示,將以廈中村AI智慧農場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農業發展。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觀摩會等形式,向廣大農戶傳授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廣優質稻品種和智慧農業模式,讓更多的農民受益。

AI賦能機械收割,提高再生稻的成活率和產量

AI賦能機械收割,提高再生稻的成活率和產量

“通過北斗導航與AI算法的深度融合,將實現再生稻全程精准作業﹔物聯網傳感器如同田間的‘神經末梢’,實時感知作物生長需求﹔大數據平台更像一位‘智慧管家’,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羅錫文院士為記者描繪了再生稻AI智慧農場的發展圖景,他期待與龍岩市攜手,在智能農機裝備研發、數字農業技術創新運用等方面開展更多探索,讓農業科技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動能。(記者 賴卓敏 丘聖華 方晨穎)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