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接地氣聚人氣 面對面“換和氣”

近年來,廈門市集美區在矛盾糾紛化解實踐中,堅持把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作為推進政法工作現代化的突破口和支撐點,為平安建設提質賦能。
群眾在廈門市集美區綜治中心窗口辦事
接地氣
早上9點,在廈門市集美區綜治中心的群眾接待大廳裡,人越來越多。各窗口的工作人員忙碌起來,有人在咨詢,有人在填表,大廳中間一長排沙發上也坐上了等待的人。
速裁法庭裡,一名男士已等在那裡。
“您是律師嗎?”工作人員問。
“不,我是被告。”男士說,他正在等待原告來參加案件先行調解。
“這個綜治中心群眾接待大廳,是集美區綜治中心的一個前沿窗口。”集美區綜治中心相關負責同志說。集美區統籌整合12345平台、公共安全管理和網格化管理平台資源,高標准建成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指揮中心,實現全區社會治安防控“一屏觀全城、指揮可視化”的高度集成。由區委政法委負責,打造全區社會治安非警務類事件指揮樞紐。各類事件通過系統派發流轉,實現事件發現、錄入、派發、接收、處置、評價的全流程處置閉環,有效助力全區平安建設水平顯著提升。
秉承著“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目標,為方便群眾線下解紛“最多跑一地”、做實“一站式”化解功能,提檔升級后的集美區綜治中心在集美區行政服務中心1樓設立群眾接待大廳。群眾接待大廳整合各職能部門入駐,常駐單位有區法院、檢察院、司法局、信訪局、人社局和集美公安分局6個單位,還有15個輪駐單位,同時設置行業性、專業性功能調解室14個。
“主辦矛盾糾紛化解類事件的綜治中心與辦理民生類事件的行政中心相鄰,與各職能部門同院,群眾來到大廳,為的是集約和便民,爭取群眾辦事不再‘多頭跑’。在群眾接待大廳,矛盾糾紛有專人專業受理,辦案效率明顯提高,當事人的滿意度也明顯提高了。”集美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同志說,在大廳設計上用心,是希望群眾帶著糾紛的“生氣”來,帶著化解的“和氣”離開。
聚人氣
近日,一起機動車交通事故糾紛的當事人來到中心求助,窗口工作人員審核材料時發現,此案件系一起因某營運車輛被追尾后產生的停運損失糾紛,於是立即向駐點中心的法院訴調團隊調解員楊小芬反饋。楊小芬了解案情后,提出調解方案,並最終調解成功,過錯方當場向受損方轉賬支付損失1000元,糾紛得到快速化解。“依托中心,與各單位同向發力,更便於道路交通案件專項糾紛的聯動協作化解。”集美區人民法院駐中心訴調團隊負責同志說。啟用以來,綜治中心已經成為轄區群眾線下解決糾紛的首選。
這樣的情況不僅出現在交通事故糾紛方面,勞動糾紛窗口進駐綜治中心后也實現了糾紛化解的提檔升級。依托綜治中心大力支持,勞動糾紛窗口啟用智能收案終端,實現要素式收案,有效提升了工作質效。同時將人社領域涉及糾紛投訴事項全面進駐區綜治中心,整合勞動爭議、工傷維權、社保補繳、簡易調解等業務板塊,統籌司法、工會、信訪等部門力量,建成勞動關系領域糾紛爭議“一窗受理、后台分流、現場調解、流轉辦理、快速回復”的一體化窗口。
“每周五下班前,綜治中心各入駐部門都要集中開一個碰頭會。系統梳理本周內群眾的反饋,共商共議,督促我們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更快更好地為更多百姓排憂解難。”集美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同志說。
換和氣
去年,集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陸續接到外省多名車主投訴,轄區某信息技術公司在辦理ETC時承諾車主免費辦理,所支付的300元押金后續分期以禮金券形式返還車主。但車主辦理業務后,隻收到幾期返現,就停止返還了。同一時間,集美區人民法院也收到了涉該ETC代理商的起訴案件。
該糾紛標的雖小,但潛在涉眾面廣。在收到線索之初,集美區綜治中心便立即迅速組織法院和市場監管局展開共同會商。各部門提前謀劃,結合過往經驗與當下線索細節,合力擬定全方位的預防及化解方案。通過一系列主動且高效的行動,成功避免矛盾進一步激化,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妥善處理300余起投訴糾紛。
及時發現矛盾、化解矛盾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集美區綜治中心橫向打通政法機關與行政部門的壁壘,聯通區級各部門﹔縱向實現上下級貫通,聚焦“硬件支撐、軟件賦能、融合提效”三個重點,強力打造區—鎮(街)—村(社區)三級協同、高效聯動的平安建設體系。持續推動區級、鎮(街)級綜治中心規范化、便民化運行,實現“百姓點單、中心派單、部門接單”的靈活處置模式。
此外,在智慧賦能下,集美區綜治中心依托“智慧集美”數據信息以及區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專班力量,綜合分析群眾日常投訴件、矛盾類事件等,形成分析研判報告,並將結果向相關部門進行通報,為平安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實現風險隱患的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文/圖 廈門市集美區委政法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