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全面推進“行見八閩”大思政課研學實踐圈建設(南部片區)三年行動計劃》在廈門大學發布

2025年03月31日11:49 |
小字號

3月29日上午,“行見八閩”大思政課研學實踐圈建設2025年工作推進會(南部片區)暨全省高校學生“追尋領袖足跡 體悟優秀傳統文化”寒假社會實踐總結展示活動在廈門大學科學藝術中心音樂廳舉行。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袁毅,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長孫芙蓉,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葉燊,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添貴,中共廈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子東,廈門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林東偉等出席會議。廈門大學黨委副書記孫理主持會議。

活動伊始,與會人員集體觀看《廈門大學全面推進“行見八閩”大思政課研學實踐圈建設專題片》,專題片為大家展示了廈門大學集全省優勢資源,以八閩大地為課堂,打造校地協同育人矩陣,在綠水青山之間書寫培育時代新人的優秀答卷。

廈門大學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的師生帶來了思政微課《囊螢之光 紅色八閩》,生動講述福建省第一個中國共產黨黨支部在廈門大學囊螢樓成立,革命火種迅速傳向八閩大地,到閩西中央蘇區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以及新時代廈大人牢記囑托,發揮專業優勢,投身紅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深挖紅色文化育人價值的生動實踐。

在校地共建實踐研學點簽約儀式上,廈門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教師工作部部長高和榮代表各學院(直屬系、研究院)團委,與南部片區12個研學點簽署共建協議。研學實踐圈建設工作啟動以來,廈門大學會同各協同單位致力於實踐研學點的內涵式建設,探索研學點建設長效機制,本著學科相近、需求匹配、雙向選擇的原則,推動各實踐研學點與廈門大學各學院(直屬系、研究院)團委開展“一對一”結對共建,助力“行走的思政課”行穩致遠。

袁毅、孫芙蓉、陳添貴、葉燊、吳子東、林東偉與泉州市委宣傳部部務會成員、市委講師團團長謝慶鳳,漳州市委宣傳部部務會成員、市社科聯主席韓水海共同發布《全面推進“行見八閩”大思政課研學實踐圈建設(南部片區)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該行動計劃由廈門大學協同南部片區各成員單位共同制定,以更好地貫徹落實福建省委宣傳部、省委教育工委有關部署要求,全面推進“行見八閩”大思政課研學實踐圈建設,加快構建區域特色、福建風格的“大思政”實踐育人體系。

在全省高校學生“追尋領袖足跡 體悟優秀傳統文化”寒假社會實踐頒獎儀式上,與會人員集體觀看福建省大學生寒假主題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展示片《尋年味·傳文韻》。吳子東、林東偉為獲得“優秀實踐成果”的單位頒獎,葉燊、陳添貴為獲得“優秀實踐個人”的老師和同學們頒獎,孫芙蓉為獲得“優秀實踐團隊”的單位頒獎,袁毅為獲得“優秀組織單位”的單位頒獎。

該活動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指導,由福建省大思政課研學實踐圈試點建設協同中心主辦,廈門大學承辦。福建省各地市宣傳部門、教育部門負責同志﹔福建師范大學、龍岩學院等兄弟高校,南部片區研學實踐圈試點建設協同中心各有關單位,中小學校代表﹔廈門大學各地市校友會,廈門大學優質生源學校,廈門大學“行見八閩”大思政課研學實踐圈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廈門大學基層黨委副書記、團委書記、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學生代表﹔全省高校學生“追尋領袖足跡 體悟優秀傳統文化”寒假社會實踐受表彰的單位和個人參加會議。

據悉,“行見八閩”大思政課研學實踐圈試點建設於2023年啟動,著力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大中小學一體化研學實踐資源平台,南部區域聯盟由廈門大學作為牽頭單位,聯動廈門市集美區、同安區、翔安區,泉州市南安市、晉江市、安溪縣,漳州市龍海區、東山縣等地建設“行見八閩”校地大思政課研學實踐區域共同體,目前,研學點位建設擴充至129個,實現廈、漳、泉南部片區全覆蓋。學校將繼續推動跨省域實踐資源聯動,探索贛南、粵東地區等跨區域紅色文化交融與資源供給,用好用活“閩寧精神”的生動教材,將“大思政課”融入閩寧協作。(廈門大學)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