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力促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廈門火炬高新區加速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2025年04月10日17:3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廈門4月10日電 (余乃鎏、陳博)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發布了將於202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以下簡稱《標識辦法》),而參與制定這一人工智能新標准的,有兩家來自廈門火炬高新區的企業。其中,園區企業國投智能參與了《標識辦法》和其相配套的國家強制標准GB 45438-2025《網絡安全技術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方法》的起草工作﹔另一園區企業美圖則是《標識辦法》的主起草單位之一。

“一流企業定標准。”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工作人員介紹,人工智能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產業在廈門也方興未艾。近年來,作為推動全市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廈門火炬高新區人工智能產業的領軍企業們,積極參與行業標准制定,用智慧參與技術規范制定,用行動引領行業發展,在國內業界引人矚目。

如,國投智能聯合園區企業廈門淵亭科技等單位參與國內生成式AI標准的編寫﹔淵亭科技牽頭編寫了《智能體技術要求與評估方法 第2部分:技術能力》標准並繼續參與基於大模型的智能體系列標准編制﹔碩橙科技是《智能服務預測性維護虛擬維護系統技術要求》(GB/T 44407-2024)國家標准的主要起草單位之一﹔快商通則為國家標准《信息技術 移動設備生物特征識別 第5部分:聲紋》起草單位之一﹔瑞為技術已有5項參編的人工智能國家標准發布……

廈門火炬高新區已成為廈門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廈門火炬高新區已成為廈門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事實上,園區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們的出色表現,得益於廈門火炬高新區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進福建省(廈門)人工智能產業園和“數字+”專業園區建設,推動先進制造業與軟件信息服務業齊頭並進、融合發展。

尤值一提的是,為進一步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持續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近日,《廈門火炬高新區關於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修訂發布,旨在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加快推動數字技術創新突破,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質生產力的推廣應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走深走實。

“涵蓋六個方面,‘真金白銀’深入推進高新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工作人員介紹,《措施》不僅延續了“應用示范獎勵”“鼓勵孵化高成長企業”“擴大數字服務出口規模”等條款,還專門圍繞“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推動元宇宙、數字文創產業發展”“支持軟件名園建設”等方面出台新增舉措,“相關措施隻要與市、行政區出台的措施不存在類同,企業均可疊加享受。”

其中,在加碼布局人工智能新賽道、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方面,《措施》除提出支持福建省(廈門)人工智能產業園、廈門數據港產業基地建設,最高按企業實繳注冊資本金的10%給予不超過200萬元獎勵外,還對從事人工智能軟件研發及人工智能產品的企業,相關人工智能業務營收首次達到1000萬元的,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勵,並對企業的智能算力消耗支出予以補助,鼓勵有算力、工具、算法應用及生態合作等需求的企業使用各類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台。

位於思明區的廈門軟件園一期集聚著眾多人工智能賦能平台。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位於思明區的廈門軟件園一期集聚著眾多人工智能賦能平台。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在進一步推動園區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元宇宙產業發展方面,《措施》支持企業開展數字孿生等元宇宙核心底層技術研發,給予企業實際研發投入費用的30%、最高100萬元獎勵。

而在發展園區特色產業——數字文創產業方面,《措施》鼓勵企業參與動畫、影視作品、網絡微短劇、沉浸式動畫、沉浸式影片的研發創作,給予實際制作費用支出的2%、最高100萬元獎勵﹔在助力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礎工具——國產工業軟件快速發展方面,《措施》則提出,支持企業在工業軟件領域開展自主研發,單家企業每年最高可享受100萬元獎勵。

“政策來得非常及時……”廈門火炬高新區一家專注於政務信息化的高新技術企業——暢享信息相關負責人說,企業正在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應用升級,新出台的《措施》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研發的信心和底氣。

與此同時,廈門火炬高新區持續大力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彰顯出其作為廈門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地及產業鏈(群)的主要載體,近年來,不僅積極依托平板顯示、半導體等產業基礎,積極布局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還持續向“新”發力,在人工智能、新能源、元宇宙等領域壯大產業版圖,為城市產業升級蓄勢儲能,並已取得良好成效。

數據顯示,目前,廈門火炬高新區已聚集各類企業3萬多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2000家﹔已建設300多個各類創新平台,其中,國家級孵化載體近30個﹔園區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14.6%……此外,超過八成的工業企業進入數字化轉型建設階段,超550家企業開展成熟度自診斷,數量位居福建省第一。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作為廈門創新驅動發展主引擎、高新技術企業聚集地,火炬高新區始終牢記“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初心使命,以創新驅動產業引擎,通過培育創新生態、加速數字轉型、引導綠色發展等系列舉措,有效激活創新主體活力,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實現了科技創新引領下的高質量發展。接下來,該園區將持續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不斷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特別是全力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梯度培育更多創新型企業,讓更多企業在新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助力廈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責編:陳遴、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