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匯聚保護管理建設合力  武夷山國家公園可持續發展“加速跑”

蘭志飛 楊灝昱 實習生余一舟
2025年04月11日14:0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武夷山是世界同緯度帶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有“植物寶庫”之稱。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福建省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成為守護這片綠水青山的關鍵“指南”。為此,人民網專訪了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管理局三級調研員黃智敏。

主持人:您認為《福建省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正式施行,對於武夷山國家公園的保護與發展有著什麼樣的影響?

黃智敏:這部《條例》以武夷山自然生態系統及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為核心,為加強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和傳承優秀人文資源構建了嚴密的法制保護體系。

首先,強化了法治根基,明確了保護職責。《條例》的施行,為武夷山國家公園的保護提供了堅實的法治基礎。一方面,《條例》明確了國家公園的保護范圍、保護對象和保護措施,使得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條例》建立了主體明確、責任清晰、相互配合的管理機制,有助於明確各級政府和機構的保護職責,形成合力,共同推進保護工作。

其次,優化了分區管控,嚴格了禁止性規定。《條例》根據主要保護對象的分布狀況,將武夷山國家公園劃為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實行差別化分區管控。同時,明確規定了國家公園內禁止設立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禁止開發或者變相開發房地產等損害或破壞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自然環境的活動。這有助於更好地保護核心區域的生態系統,同時合理利用一般控制區域的資源。

再者,促進了綠色發展,深化了科研監測。根據《條例》,我們國家公園管理機構將繼續建立健全特許經營制度,推動綠色生態產業提質增效,逐步建立武夷山國家公園及周邊區域綠色多元化產業發展體系﹔繼續加強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構建大數據平台和“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系統。

此外,《條例》鼓勵國家公園所在地各級政府統籌處理生態保護與原住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合理建設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和特色小鎮,加強國家公園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這些都有利於提升公眾對武夷山國家公園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形成全社會共同保護的良好氛圍。

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管理局三級調研員黃智敏接受人民網專訪。人民網 陳永整攝

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管理局三級調研員黃智敏接受人民網專訪。人民網 陳永整攝

主持人:隨著《條例》正式實施,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部門將如何用好法治手段,保護好武夷山國家公園的“每一片山林”?

黃智敏: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是關鍵一環。在《條例》的基礎上,我們將進一步細化保護措施,明確各類保護對象的保護要求和標准,確保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依法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非法佔用資源等行為,形成有效的震懾力。

其次,要強化規劃引領、推動綠色發展。依據《條例》的要求,我們要科學規劃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明確各區域的具體管理措施和限制條件﹔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監督機制,確保各項規劃措施得到有效執行,防止人為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適度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等綠色產業,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對於因生態保護而受到限制的地區和居民,建立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確保他們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再者,要推進生態修復和治理,實施生態修復工程。針對受損的生態系統,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恢復和提升生態系統的質量和功能﹔建立健全有害生物防控機制,加強對有害生物的監測、預警和防治工作,防止其對生態系統的破壞。

提升科研監測水平和社會參與度,同樣意義重大。我們要善於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科研監測的精准性和時效性﹔要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共同研究解決生態保護中的重大問題,為保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要推動社區參與和公眾教育工作,通過提供就業和培訓指導、舉辦講座展覽、組織體驗活動等形式,提升居民的環保意識,讓他們成為保護國家公園的“民間衛士”。

當然,我們也要加強區域協作和執法聯動。與江西省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共同推進武夷山國家公園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加強與公安、法院、檢察院等相關部門的執法、司法聯動,合力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共同保護好武夷山國家公園的“每一片山林”。

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管理局三級調研員黃智敏做客人民網福建演播室。人民網 陳永整攝

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管理局三級調研員黃智敏做客人民網福建演播室。人民網 陳永整攝

主持人:在促進武夷山國家公園可持續發展方面,《條例》有哪些創新性的規定或政策支持?

黃智敏:《條例》主要從理順管理體制、規范規劃建設、強化保護管理、促進發展共享、閩贛協同治理、落實法律責任等6個方面,對武夷山國家公園治理保護工作作了明確規定,適應了國家公園保護管理的新形勢、新要求,進一步推進國家公園保護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法治化。

一是夯實了發展共享根基。《條例》專門設立了武夷山國家公園發展共享制度,激勵公眾和社會組織參與國家公園的建設。我們將進一步明確社會參與的方式、渠道和激勵機制,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以志願服務、捐贈、認領等多種形式參與國家公園的保護與建設。

二是激活了特許經營效能。《條例》倡導構建並完善特許經營制度,為綠色生態產業發展注入動能,助力其實現品質提升與效益增長。

三是強化了機制創新。《條例》對武夷山國家公園實行差別化分區管控,並提出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我們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生態補償政策,明確補償對象、標准、方式和資金來源,確保生態補償機制的有效實施,保障原住居民和周邊社區的利益。

四是賦能文化傳承“新活力”。《條例》強調對武夷山國家公園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相關機構、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合作與交流,借鑒先進經驗和技術手段,不斷提升武夷山國家公園的保護管理水平。

主持人:您認為《條例》將對解決跨省域國家公園保護管理起到哪些積極作用?

黃智敏:作為國家公園范疇內全國首例省際協同立法成果,《福建省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與《江西省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緊密呼應、協同發力,為武夷山國家公園的聯合保護、共同管理以及成果共享搭建起堅實橋梁,打造了省際協同立法典范。

一是國家公園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協同順暢。通過進一步建立健全省際協調機制,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共同解決國家公園保護、建設和管理中的重大問題,提高管理效能。

二是管理機構間協作進一步加強。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機構將與江西省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機構進行深度合作,包括基礎設施的改造提升、科研監測平台的融合、珍稀瀕危物種棲息地的評價和修復等,共同提升保護水平。

三是加強政府及管理機構間多維協作。除了管理機構之間的協作,兩省的政府和相關管理機構也將在多個領域展開合作,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如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預警、森林防滅火聯防、執法合作以及應急救援等,確保國家公園的生態環境安全。

四是強化司法協作與法律服務。兩省司法機關將進一步建立健全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司法協作機制,加強法律服務協作,強化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維護國家公園的法治秩序。

五是推進人大協作與監督。兩省人大常委會也將通過聯動協同的方式,加強對國家公園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的監督,確保相關法律法規得到有效執行,促進國家公園的高質量發展。

主持人:感謝黃智敏調研員的解讀。相信有《福建省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的法律支撐和社會各方的相向而行,武夷山國家公園必將實現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為美麗中國畫卷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的訪談就到這裡,感謝您的分享,各位網友,再會。

(責編:陳遴、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