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雙城對決!2025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人工智能賽道復賽正式開賽

2025年04月16日15:16 |
小字號

近日,2025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人工智能賽道復賽在福州和北京舉行。來自全國的84支企業隊伍和62支高校隊伍各展風採,參賽作品涵蓋政務、能源、金融、制造、交通、教育、醫療等多個行業和重點領域。經過激烈比拼,最終共有21支企業隊伍和20支高校隊伍晉級總決賽,40個作品獲得“數智領航獎”。

2025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人工智能賽道聚焦AI技術在各行業的落地應用,圍繞大模型、行業創新等前沿方向廣泛征集作品,吸引超過1100支隊伍報名參賽,參賽人數超4000人。經賽道專家評審組初審,146個參賽作品入圍復賽。

人工智能賽道特邀嘉賓、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表示,本屆大賽以“自主創新”為核心,構建起算力供給、賽題牽引、成果轉化的全鏈條生態體系。各團隊帶來了眾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展現出強大的技術實力與創新活力。他對進入復賽的團隊提出三點希望:一要勇闖“無人區”,在模型輕量化、多模態交互等關鍵領域敢為人先﹔二要深扎“實踐地”,將技術創新與制造強國、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深度融合﹔三要共筑“生態圈”,通過協同創新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AI產業集群。

人工智能賽道企業自主創新賽題復賽現場,選手進行介紹

人工智能賽道企業自主創新賽題復賽現場,選手正在做介紹

人工智能賽道企業自主創新賽題復賽現場,專家進行提問

人工智能賽道企業自主創新賽題復賽現場,專家進行提問

城市安全人工智能大模型、AI+醫療場景創新應用、礦用機器人智能巡檢方案……在福州舉行的人工智能賽道企業自主創新賽題復賽,分為行業大模型與算法組、行業創新應用組、行業解決方案組,參賽隊伍基於國產化人工智能軟硬件平台,以不同層次的創新作為切入點,通過精彩紛呈的參賽作品,展現了AI的碎片化、復雜性、多元化需求,打造適配千行百業的智能化產品。15位來自全國的高校學者、智庫專家等組成的評審團,從方案創新、技術優勢、商業價值、方案完整、社會價值等多個維度,對參賽作品進行了現場提問和專業點評。

“我們是第二次參加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感覺今年參賽隊伍更多,賽題更豐富,技術也更加專業和精細化,對作品的落地場景要求更加嚴格,注重實效。”參賽選手、宜興市大數據發展有限公司的周源表示,“比賽中評委老師的專業點評和建議,讓我們受益匪淺,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研發產品的信心。”

“從這次大賽的入圍作品看,作品質量優、涉及行業多、應用前景廣,涵蓋石化、醫療、建筑、交通等多個領域,大賽給產學研各界搭建了相互交流、學習合作的重要平台,對提升企業創新力和競爭力,推動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大賽評委、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智能研究所副所長盛凱說。

人工智能賽道高校自主創新賽題復賽現場

人工智能賽道高校自主創新賽題復賽現場

人工智能賽道高校自主創新賽題復賽現場

人工智能賽道高校自主創新賽題復賽現場

從“AI肌膚衛士”“林語堂數字紀念館”到“基於深度學習的智能電力巡檢”“校企聯動育人管理平台”……在北京舉行的人工智能賽道高校自主創新賽題復賽,匯聚了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全國幾十所知名高校的大學生參賽隊伍,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展現了青年學生們基於國產化人工智能軟硬件平台,開展多學科交叉融合,面向智慧教育、醫療健康、工業制造、文化旅游等場景的AI作品方案。

“我的參賽方向是人工智能算法優化與模型部署,通過比賽,不僅克服挑戰提出了解決方案,更學到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知識,增強了團隊協作能力,收獲很大。”參賽選手、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楊一卓表示。“通過比賽,我們‘AI+醫療’場景的復雜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團隊實現了跨領域協作,也得到了一些與醫療行業企業的合作機會,這對我們項目有很大幫助。”參賽選手、北京建筑大學大二學生侯睿梟說。

此次大賽還組建了投資評審團,為優秀項目提供專業點評和建議,加速技術成果的轉化,推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的商業化落地。

水木清華校友種子基金投資經理孟慶峰表示,“這次比賽許多參賽團隊由本科生領導和負責,展示的成果卻已經非常成熟和貼近產業,大部分項目由學生具體落地、教授提供技術指導和學術指引,做到了產學研一體,學以致用、學以興業。同時,很多參賽項目緊扣國產化和自主化的主題,重視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非常值得支持和鼓勵。”

2025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人工智能賽道由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組委會主辦,福州市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協辦,福建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清華大學學生創業協會支持,以“AI賦能 自主領航”為主題,聚焦技術突破與應用落地,致力於推動國產AI技術的多元化應用與行業實踐。大賽突出“自主創新算力+自主創新賽題”,為選手提供了自主算力、學習資源等全方位支持,激發人工智能技術創新,促進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根據賽程安排,總決賽將於4月下旬舉行。(文/圖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大賽組)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