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社區合伙人“上崗” 精准服務“最后一米”

4月16日,經過一天的修剪作業,在三明市明溪縣雪峰鎮紫嶺社區紅崗巷路旁的一棵高約20米的香樟樹,終於在雨季來臨前消除了安全隱患,居民們的一塊心病也得到解除。這主要得益於明溪縣雪峰鎮紫嶺社區推行的“133”社區合伙人機制。
紫嶺社區工作人員在走訪群眾時,接到群眾訴求,這棵香樟樹的樹枝緊挨著居民的房屋,刮風下雨時,給居民帶來安全隱患。工作人員立即前往現場查看,尋找解決對策。紫嶺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張萍表示,我們來到現場主要是因為前幾天居民的反映,雨季馬上來了,這個安全隱患必須馬上解決。
施工現場拉起警戒線。明溪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現場查看后,紫嶺社區工作人員迅速聯系對接“133”社區合伙人——明溪縣城市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請求給予幫助。第二天,專業技術人員、升降車前往現場,拆除安裝在樹干上的路燈,修剪多余樹枝。社區合伙人——明溪縣公安局巡特警反恐大隊鐵騎隊員到現場拉起警戒線,維持秩序。經過一天的修剪作業,安全隱患終於消除。
居住在樹旁邊的居民賴月軒說:“這棵樹長期生長在這裡,雨天的時候對我們影響很大,此前的大風天氣,這棵樹一直擊打窗戶,我都不敢待在家裡。這次社區處理得很迅速,感謝社區為我們居民辦的這件實事。”
施工現場。明溪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明溪縣雪峰鎮紫嶺社區探索黨建工作新模式,率先在全鎮6個社區中,推行“133”社區合伙人機制,實現社區合伙人“上崗”,居民“點菜”、社區“派工”、合伙人“接單”、群眾“打分”,精准服務,解決百姓的急難愁盼,縮短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張萍說:“我們紫嶺社區轄區居民的構成相對復雜,居民群眾的訴求呈多元化。針對這一實際,我們社區探索推行‘133’社區合伙人黨建工作機制,幫助居民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據介紹,雪峰鎮紫嶺社區是一個集高層公寓、老舊小區、公租房、廉租房、自建房等多房型社區。為應對新形勢下居民群眾的多元化需求,2024年8月,紫嶺社區通過黨建引領,探索推行“133”社區合伙人黨建工作機制。即:“1”——堅持“1個中心”,統籌治理全局。以社區大黨委為中心,一盤棋統籌。“3”——構建“3大組織”,筑牢治理體系。成立紅色業委會、組建紅色物業、聚攏社區社會組織,搭建起三大服務平台。“3”——召集樞紐型合伙人(工青婦、殘聯、紅十字會等)、獨立型合伙人(社區能人、鄉賢、流動黨員、居民代表等)、團體型合伙人(聯建聯創單位、社區內商家、企業等)“3類合伙人”,提升治理效能,整合“合伙人”資源,共同參與社區治理。
修剪后的香樟樹。明溪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工作中,紫嶺社區發揮社區“大黨委”統籌聯動作用,牽頭議事協商,一盤棋統籌治理全局,推動崗位前移、服務落地、干部下沉、工作上門的工作模式,破解治理難題。建立“社區合伙人”黨建工作機制,吸納聯建聯創單位、社會組織、商家企業等單位及黨員志願者、熱心居民等人員加入“社區合伙人”,明確合作事項、權利義務和具體職責。通過居民“點菜”、社區“派工”、合伙人“接單”的閉環式服務,精准對接服務,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
張萍表示,實施“133”社區合伙人黨建工作機制以來,收到居民群眾的不少好評。我們干部跟群眾的心貼得更近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提升了。但這不是服務的終點,而是一個新起點,今后我們將繼續常態化開展這項工作,讓黨組織放心,居民群眾滿意。
自從紫嶺社區推行“133”社區合伙人黨建工作機制以來,共排查調處家庭矛盾、鄰裡糾紛等各類矛盾糾紛54起,為群眾解決煩心事揪心事31件。
紫嶺社區積極發揮社區“大黨委”統籌聯動作用。明溪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紫嶺社區‘133’社區合伙人機制,充分發揮‘合伙人’優勢,推動基層治理從‘干部干群眾看’到‘帶動群眾一起干’,有效破解了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的突出問題,更加密切了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這項機制將在全鎮各社區推廣開來,努力走出一條基層治理新路徑。”明溪縣雪峰鎮黨委組織委員伍健說。
4月14日,明溪縣領導調研基層黨建工作時,對紫嶺社區“133”社區合伙人機制等黨建品牌培育打造成效給予肯定,並要求,在持之以恆抓好“田園黨建”“社區合伙人”“紅鏈引領”等現有特色黨建品牌提質增效的基礎上,堅持抓黨建促基層治理、促鄉村振興、促民生改善、促經濟發展,立足實際,進一步挖掘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明溪特色的黨建品牌。(曾德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