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福建營商環境創新改革故事③
一座山區縣的產業“蝶變”之路

4月,福建永泰,漫山遍野的青梅樹結滿果實,陽光下閃爍著誘人光澤。
而在不遠處,梅百華產業園項目施工現場同樣一片紅火。“目前1號廠房的100個腌制池已完工,預計可腌制七千噸青梅。”福州梅百華文旅公司副總呂華偉說。
永泰縣城全貌。永泰縣委宣傳部供圖
永泰全縣青梅種植面積6.1萬畝,素有“中國李梅之鄉”的美譽。隨著上下游企業紛至沓來,青梅產業的附加值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逐步提升。
近年來,永泰縣通過整合資源、創新模式、優化服務,持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產業從“散、亂、小”向集群化、現代化轉型,全方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產業體系的持續迭代升級,催生出多維度的顯著成效:2024年,永泰縣地區生產總值達393億元,同比增長5.8%。同時,引入59個優質項目,落地129個樓宇經濟項目,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破局:率先進行“多証合一”改革試點
在永泰晟源紡織智能制造產業園一期項目車間內,機器轟鳴、紡錠飛轉,自動接頭機器人穿梭其間,識別斷頭定位,並自動連接線頭、復位。
這樣的繁忙場景,在晟源紡織智能制造產業園內處處可見。
企業的高效運轉,離不開一批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政策禮包”。永泰縣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主任張世金告訴記者,早在2022年,永泰縣率先在項目所在地進行“多証齊發”改革試點,通過時間平移,靠前服務,指導企業提前編制相關材料,隻要材料齊全,就能多個環節同步並聯審批,實現企業當天進場施工。
在審批流程中創新,架起了平台方流程推進和企業自身建設的橋梁,從企業角度出發實現“多証齊發”,被列入福州市十大營商環境創新舉措,永泰成為福州首個“多証齊發”落地實踐案例。
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紡錠飛轉。人民網記者 陳藍燕攝
“永泰縣政府支持力度大,公司一次性拿到了土地出讓合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証和施工許可証。簽約后,政府專門成立項目指揮部部署建設工作,施工過程中,每周開會現場解決問題。”福建晟源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芷欣表示,公司在2022年10月底拿到許可証后開工,2024年2月完成廠房建設並投產。這樣的服務讓公司真切地感受到了“永泰速度”。
項目建成后,將年產10萬噸新一代功能性紗線及精品混紡紗線,預計達產后年銷售額25.25億元。
從建設工地的繁忙施工到生產車間的機器轟鳴,從藍圖規劃到項目落地,永泰處處上演著“爭要素、爭時間、爭效益”的生動場景。
自去年起,永泰依托特色資源優勢,做強李梅、建筑、服裝、紡織、水業、文旅六大產業,構建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全縣謀劃推進265個重點項目,全域旅游三期等70個項目開工建設,幫利茶業一期等55個項目順利竣工。產業的蓬勃興起,正成為驅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
創新:打造“統購統銷”發展新范式
永泰縣是福建省青梅主要產區之一,年產量7萬噸。
近年來,永泰“以梅為媒”大力推動青梅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接連招引青梅龍頭加工企業梅百華、梅滿天下落地永泰,穩定青梅收購價格。同時,引進優良青梅品種,推廣青梅綠色高優栽培技術,建成1個千畝青梅標准園、6個百畝青梅示范園,並連續多年舉辦李梅文化季。
永泰縣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黃振標表示,永泰按照“建設一批示范園、做精一條產業鏈、形成一個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思路,再引入2—3家青梅加工龍頭企業,以建設省內新的青梅種植、加工集散地為目標,將青梅產業培育成永泰首個“十億產業”。
到了收獲季節,梅果挂滿枝頭。永泰縣委宣傳部供圖
為了穩定青梅市場價格,2024年,永泰成立青梅收購工作專班,按照“統購統銷”模式,統籌推進青梅收購工作,設立集中收購點,以廠家直購模式,縮短中間環節,讓利果農,為青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過去青梅收購價格低至幾毛錢,如今最低能到1.3至1.6元。“統購統銷”穩定了收購價格,農戶種植積極性提高,青梅種植面積和產量增加,農民收入也“水漲船高”。
福建梅滿天下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田雄杰說,“統購統銷”讓永泰青梅品質全面提升,口感、酸度、果實大小,還有加工產品質量,各方面都更好了,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永泰青梅這個牌子得到了市場認可,加工廠成品率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也更暢銷。
依托自身“綠色家底”,永泰持續深挖綠色經濟增長點,加速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從賣青梅到生產青梅加工品和文化衍生品,產業模式也從單一青梅種植,升級為集生產、加工、旅游觀光、文化創意於一體的融合發展格局,“青梅經濟”蓬勃興起。
攻堅:用好政策組合拳激活全產業鏈
在產業高質量發展攻堅戰中,永泰打出“金融精准滴灌+賦能消費市場”組合拳。
在金融精准滴灌方面,永泰縣政府引導本地金融機構與企業合作,為企業提供低息貸款或貸款貼息服務,並設立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解決企業融資問題。
其中,為提振產業上游信心,永泰農信聯社投放統購統銷專項信貸資金6400萬元,同時,協助縣委縣政府推進青梅收購工作,在青梅集中收購點推出現金流轉、二維碼收款服務,暢通收購環節。
永泰農信聯社黨委委員、副主任汪政義介紹,該舉措帶動縣內青梅產業年交易流轉量超3萬噸,佔全縣市場交易份額二分之一,成功保障青梅價格穩定。同時,通過信貸支持,幫助青梅加工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工業園區內的5G智能控制中心。人民網記者 陳藍燕攝
在賦能消費市場方面,永泰縣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瑜亮介紹,去年,線上線下“多管齊下”。線上,永泰召集服裝企業開展電商培訓,在數字產業園區設立電商服務中心,邀請專家指導,助力服裝企業培育自有品牌,降低對外部平台的依賴。線下,在福州三坊七巷設立福州品牌特色館,組織7家企業展銷40多種永泰特色加工品﹔在上海南北市場開設“永泰家鄉好物”品牌店,由企業運營、政府扶持。
此外,還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廈門九八投洽會等重要展會,推動永泰特色產品獲得更多推廣與認可。
隨著一系列產業項目順利落地實施,永泰縣的品牌影響力正逐步擴大。立足自身豐富的資源稟賦,永泰縣積極構建“生態+”綠色產業體系,持續做優做強特色優勢產業,打造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闖出了一條特色山區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系列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