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思明:鷺江厝邊潮涌 軍民共筑新篇

思明區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主題活動,營造濃厚國防教育氛圍。圖為思明區全民國防教育進校園活動。思明區供圖
思明區在鎮海路口打造的“雙擁主題公園”吸引市民朋友目光。記者 黃曉珍攝
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開展全國抗癌日公益義診活動。記者 林雯攝
退役軍人在“思明擁軍聯盟示范商場”中華城VIP室享受休憩時光。記者 黃曉珍攝
廈門市中心城區思明,在這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土地上,軍民魚水情深繪就一幅幅動人的雙擁畫卷,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故事持續上演,雙擁之花競相綻放。
近年來,思明區堅持軍地合力、軍民同心,堅持服務備戰、保障打贏,堅持貼近基層、注重實效,堅持改進創新、與時俱進,讓思明區雙擁工作在新時代更具生命力,大力推進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
氛圍濃厚 依托紅色資源開展國防教育
4月2日,67歲老兵李健全以宣講員身份站在金雞亭中學講台上。在“國防教育進校園”課堂上,李健全做了課件,結合自己的從軍經歷和新聞時事,從人民軍隊的發展歷程說起,寄望同學們提高保家衛國的責任擔當,努力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材。
李健全曾是31集團軍教導大隊教官,長期負責宣講工作。他時刻感念“無數革命先烈打下的江山,我們應當珍惜。”也希望孩子們感同身受,始終不忘歷史,銘記先輩們的犧牲和付出。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就自發為學生們宣講國防知識。現在,作為廈門市老兵宣講團發起者之一,他嚴格要求自己,一年宣講超過100場。令他欣慰的是,隨著國防教育宣講的持續深入,越來越多中小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中,提升了家國情懷和國防意識。有老師告訴李健全,通過老兵們的講述,他們更加意識到國防教育的重要性,學生們愛黨、愛國、愛軍意識更勝從前。
傳承紅色基因,筑牢國防意識。近年來,思明區堅持國防教育制度化、常態化、普及化,持續健全雙擁宣傳網絡體系、創新宣傳教育形式,推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在全區走深走實。
陣地建設凸顯特色,思明區用好何厝少年先鋒隊隊歌廣場、英雄小八路紀念館、鼓浪嶼英雄園等愛國主義教育陣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主題活動,營造濃厚國防教育氛圍。宣傳宣講深入開展,組建思明區全民國防教育宣講團,開展“退役軍人國防教育宣講團”進校園宣講超65場﹔常態化組織學生瞻仰烈士陵園、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體驗軍營生活,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紅色研學多維開展,整合全區33處紅色舊(遺)址,打造六條研學線路,推出全省首個“紅色印記·思明”5G+XR紅色研學名片,讓同學們在掌中“重走”經典紅色路線﹔在全市率先推出“鷺島之光·紅色思明”研學課程,編撰紅色故事連環畫,充分發揮鼓浪嶼“紅色記憶館”“紅色劇場”作用,不斷提高市民群眾對紅色文化的感知與敬意,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模式升級 “擁軍聯盟”壯大擁軍優屬力量
熱鬧的中山路街區,中華城南門人來人往。不少人將目光聚焦到牆上的兩塊牌匾上——“思明擁軍聯盟示范商場”“中華城退役軍人服務驛站”。去年5月,在思明區雙擁辦的指導下,中華街道成立思明擁軍聯盟,中華城多了一個擁軍“新身份”。
經過近一年的積極宣傳和用心服務,中華城總經理李莉告訴記者,他們已為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辦理了100張中華城金城卡會員,讓他們享受商場最高等級會員權益,此外還可每天享受免費停車三小時、使用商場VIP室休息等福利。
“我們非常自豪可以承擔這樣一份社會責任。接下來還將積極帶動更多商戶加入思明擁軍聯盟。”李莉說,他們還計劃和街道在商場VIP室舉辦退役軍人創就業沙龍等活動,持續助力雙擁工作開展。
中華城,雙擁情。在中華城商場,還有14個商家加入中華街道首批“思明擁軍聯盟示范點”。“晉上勁山西面”店長周龍介紹,他們以全場菜品6.6折的力度,展示擁軍優屬的誠意。“榮耀中華城體驗店”店長郭志鬆說,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等對象購買不同產品可享受100至200元不等的優惠,並且可以和國家政策、門店優惠活動疊加。
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思明區堅持黨委政府和軍隊主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雙輪驅動”擁軍優屬模式,在探索實踐中實現傳統擁軍優屬向社會共同參與、物質精神並重和常態化、全覆蓋的轉變和升級。
以政府牽頭、社會參與,自願加盟、誠實守信,規范服務、雙擁共贏為原則,2023年,思明區在蓮前街道成立全市首個“擁軍聯盟”。目前兩個擁軍聯盟示范點涵蓋230家商戶,成員單位包含餐飲、酒店、影院等多種業態,推動形成多領域、多行業、常態化的擁軍局面,為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提供優質產品、優先待遇、優惠價格等貼心服務,不斷強化擁軍崇軍氛圍。
思明區還在鎮海路口打造“雙擁主題公園”,文興西路創建“雙擁示范街”,展示思明區“雙擁模范城區”良好形象,營造全社會積極關心國防軍隊建設、關愛軍人軍屬、人人樹牢國防意識的濃厚氛圍。
精心護航 有效解決官兵后顧之憂
去年10月,退役軍人王進在思明區注冊了一家養老服務公司,開啟了自主創業之路。在公司初創時期,公司所在的中華街道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為其免費提供臨時辦公地點。“這讓我們減少了創業成本。”王進說,街道社區持續關心公司進展,牽線推薦服務項目,並宣傳扶持政策,讓他們參加創業培訓,如今公司發展漸入正軌,還擁有其他辦公點。
無獨有偶,退役軍人劉家興在思明區也感受到家人般的關懷和服務。在思明區經營兩家民宿的他說,隻要民宿經營過程中遇到需要協調的問題,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中華街道等單位都會盡心幫忙,還會在“思明擁軍聯盟”幫忙宣傳相關活動。
思明區把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作為“核心關切”,通過政社合作,為退役軍人職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今年3月,思明區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示范點在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培訓實踐基地正式揭牌,探索“適應性培訓+技能提升+就業保障”的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復合模式,助力退役軍人實現從軍營到職場的平穩過渡。
充分發揮“海峽人才市場廈門工作站”退役軍人服務驛站功能,思明區面向退役軍人開展宣傳、培訓、招聘推廣等就業創業幫扶,提升就業服務精准度,提高就業成功率。
思明區還全力解決好隨軍隨調家屬接收安置、子女入學入托等官兵關注的問題。創新開展“圓滿服務”,為轄區內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三屬”、國家功勛獎章獲得者等提供100份公益型生前契約﹔為有需要的退役軍人提供臨終關懷、遺囑、預囑等咨詢服務。
攜手奮進 譜寫軍民團結一家親
“您得吃完早飯兩小時后再來測血糖,這樣才准確。”19日上午,中山公園南門廣場上,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的護士們詳細詢問群眾的身體情況,一遍遍向來測血糖的市民耐心解釋。在這場全國抗癌日公益義診活動中,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集結了包括心理科在內的15個科室的25名醫護人員。73歲的陳爺爺向骨科醫生咨詢腿痛的老毛病,並仔細詢問緩解辦法,“醫生說得很詳細,聽他的不會錯。”
像這樣深入群眾的義診活動,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近年來累計開展了113場,服務超1.6萬人。醫院腫瘤中心腫瘤微創組組長林智才坦言,部隊醫院在科室協作配合上更加強調凝聚力和執行力,也因此能夠為群眾提供更高效、全面、專業的義診服務。從去年開始,醫院還推行無假日醫療模式,通過優化排班、設備智能調度和軍民融合保障體系,讓“患者隨時來,治療不斷檔”。
在思明區,部隊醫院常態化開展公益醫療服務,駐轄區部隊還主動參與和支持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承擔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有力有效支援思明區經濟社會發展。
在愛民助民活動中,部隊官兵與駐地困難優撫對象及中小學困難學生建立常態化聯系和結對幫扶關系﹔在應急救援行動中,廈門海警局思明工作站與區應急局就加強轄區海域的應急搜救聯合執法展開合作﹔在創建活動中,“鼓浪嶼好八連”四十多年來在駐地深入開展集體學雷鋒活動……駐轄區部隊把思明當作第二故鄉,自覺以服務地方、服務百姓為己任,大力支持地方公益事業建設,使“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更為具象化。(記者 吳燕如 林雯 通訊員 林綠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