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丨透過一場賽事看文旅產業新趨勢

作為城市瑰寶之一,經過長期自然風化,不少摩崖石刻上的字跡逐漸模糊甚至消失,為文物保護及考古研究帶來了困難。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2025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數字文旅賽道決賽現場。人民網 陳永整攝
近日,在福建省龍岩市舉辦的2025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數字文旅賽道決賽上,參賽項目“天涯共此‘石’——福建石刻文物全信息解決方案”展示了一段摩崖石刻肉眼所見和數字化修復對比圖——幾乎無法用肉眼看出字跡的摩崖石刻,通過技術手段處理,不僅能看清字,連書法力度、刻痕深度、龍紋鱗片都一目了然。
“在不對摩崖石刻做任何改變的前提下,我們通過混合算法、擬合、剔除,將摩崖石刻表面的紋飾和文字的清晰度修復提高,最高可實現60%到80%,展示肉眼看不到的信息。”在該項目負責人看來,讓摩崖石刻“看得見”,是保護摩崖石刻的第一步,也是開展文史研究的關鍵一步。
大賽為一等獎項目頒獎。人民網 陳永整攝
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是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品牌專業賽事。當下,各地正下足功夫把文旅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作為數字中國創新大賽重要賽道之一,今年的數字文旅賽道備受關注。
這場科技賦能文旅上新的大賽共收到參賽項目364個,參賽團隊來自全國30個省份,涉及文旅、科技、創意設計等多個領域,涵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學校等多個行業,充分體現了大賽的廣泛吸引力與跨行業融合性。
參賽團隊聆聽路演、答辯。人民網 陳永整攝
參賽項目聚焦科技與文旅深度融合,既有利用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藝術創作與生產、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展示展覽等領域的創新案例,也有智慧旅游景區、智慧旅游服務系統和文物數字化保護平台、文物活化利用案例等,既貼合文旅行業現實需求,又有較強的科技創新性,具有推廣價值。
“數字化與智能化已成為文旅產品和景區服務轉型升級的方向。新科技、新場景帶來新體驗,賦能新消費,為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在此次大賽評委、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原副主任信宏業看來,通過選手們秀創意、拼技術、比特色、晒成效,這場賽事不僅呈現數字科技賦能文旅創新的多樣化、最前沿思路和成果,也反映當下文旅產業發展新圖景。
“旅游風險多模態智能管控”項目路演、答辯環節。人民網 陳永整攝
參賽項目“旅游風險多模態智能管控”以信息化推動文旅行業治理現代化,突顯科技創新已成為文旅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我們以數據要素驅動決策、執行、服務統一,實現了對文旅行業的風險監測預警和管控。”該項目負責人介紹,他們基於全域文旅數據覆蓋、數據模型智能預警、數據要素協同處置等創新應用,強化數據挖掘應用,構建一套完整的風險防控體系,打造文旅風險監管協同調度平台,有效提升了行業監測、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
科技成果最終體現在落地轉化率上。該平台交出了亮眼“成績單”——在浙江省11個地市90個縣(區)均已投入使用,覆蓋9大業態監管對象共計15344個。行業重大安全事故率下降28%,應急響應時間平均減少27%,安全運營成本平均降低13%。2024年度累計處理數據超50億條,預警風險77萬余次,隱患解除率達98%,突發事件響應效率提升70%以上。
基於VR、AR等技術的科技產品走進文旅景點,進一步滿足游客個性化旅游導覽、沉浸式體驗、創意消費等新旅行需求﹔通過沉浸場景和互動體驗,將上億年前的植被和生物環境,更加生動具體地展示給觀眾﹔立足於真實的古建和文物,通過精心採集的高精度文物數據,把豐富的文物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以“數字+虛擬現實+實景”的方式呈現給訪問者……
這場大賽聚焦“智慧文旅”,突出“科技感”和“融合度”,眾多文旅“黑科技”讓人眼前一亮。
評委現場打分、亮分。人民網 陳永整攝
走出賽場看文旅產業發展新趨勢,同樣別有一番天地。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加速創新的當前,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成為行業共識,也成為文旅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動力。
譬如,近年來,作為全國著名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核心區,已連續兩年舉辦數字文旅賽道的龍岩市立足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生態優勢,積極探索“科技+文旅”融合創新路徑,通過上新AI導游講述紅色故事,借助光影藝術讓福建土樓文化更加生動鮮活,運用區塊鏈讓客家山歌、木偶戲等非遺煥發新生等“招數”,有效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旅產業迫切需要與科技融合,這不僅是科技要尋找新的發展空間,也是當前文旅產業需要依靠科技來破解發展中面臨的諸多問題。”信宏業認為,智能科技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更多產品和產業創新轉型,構建起豐富多彩的體驗式融合消費場景,正在成為文旅行業消費的重要趨勢,將推動文旅產業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