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潮涌奮楫行 廈門火炬高新區持續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火炬高新區企業美圖公司依托自主研發的“奇想”大模型,持續推進影像和設計應用創新迭代。記者 黃少毅攝
百度飛槳(廈門)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內展示的“運動鞋品綜合缺陷檢測解決方案”。記者 林露虹攝
採用“全球最窄四等邊設計”的手機屏幕,可識破AI換臉的“鑒別神器”,靈活適應丘陵、山地等地形的農業機器人……今年來,廈門火炬高新區數字經濟“百寶箱”接連上新,創新活力迸發。
作為國家級高新區,廈門火炬高新區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厚植數字經濟發展沃土,推動數字技術創新突破,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質生產力的推廣應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走深走實。
向新 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
“刷臉”登機,三秒過閘。今年4月初,全球建筑面積最大的單體衛星廳——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正式啟用。旅客登機體驗升級的背后,閃耀著廈門火炬高新區企業瑞為技術的智慧。
“我們將最新開發的AI視覺智能體技術應用到智慧機場解決方案中。”瑞為技術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使用的“萬衛智慧登機門”,內置了多個視覺認知智能體,不僅能精准核驗旅客身份,還能識別旅客尾隨、攜帶大件行李等行為,並理解懷抱嬰兒、乘坐輪椅等場景,實時動態決策與交互輸出,有效提高登機效率,減輕地服人員的工作壓力。
作為火炬高新區人工智能領軍企業,瑞為技術的智慧機場解決方案已覆蓋國內63%以上大中型機場,公司累計牽頭及參與制定的國家/行業標准近30項,其中已發布實施的國家標准16項。
數字經濟的競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火炬高新區,越來越多的數字經濟企業在新技術、新市場、新模式上前瞻布局,取得領先身位:美圖公司依托自主研發的“奇想”大模型,持續推進影像和設計應用創新迭代﹔卡倫特從雲端CAD(計算機輔助圖形設計)軟件切入CAD賽道,成功實現國產化自主可控﹔國投智能以AI技術打造“美亞鑒真”系列應用,幫助用戶辨別AI生成內容﹔全球每四輛新能源車中就有一輛使用友達光電車載顯示屏﹔天馬在柔性AMOLED手機顯示模組市佔率方面進入全球前三……
去年底,廈門火炬高新區修訂發布《關於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政策、資金、技術服務等方面多管齊下,支持人工智能、數據要素、元宇宙、數字文創、工業軟件、開源軟件等賽道的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探索發展新藍海。
促融 加快“智改數轉”步伐
伴隨傳送帶滾動,電池外觀上一處細微劃痕,在“智能電子眼”下無處遁形。在火炬高新區企業廈門新能安科技,一台台融合AI技術的自動智能檢測設備如同“慧眼”,“揪”出產品存在的瑕疵和缺陷。
“智能電子眼”創新方案,是在火炬高新區管委會的牽線下,由廈門新能安科技攜手百度飛槳(廈門)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以下簡稱“百度飛槳廈門中心”)共同打造,落地近一年來已在新能安廈門基地部署超800套,全流程服務電池制程,助力提質、降本、增效。
“智能化檢測,是制造型企業的剛性需求。我們依托飛槳系列算法以及端到端的開發套件,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降低企業的開發成本。”百度飛槳廈門中心產品運營經理葉文儀介紹說,在深度學習算法的加持下,檢測系統持續學習缺陷數據和良品數據,練就“火眼金睛”。
精准定位應用場景,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據葉文儀介紹,百度飛槳廈門中心在火炬高新區、思明區的支持下,已與超120家企業達成合作,攜手廈企合作孵化生態產品達27個,涵蓋火炬高新區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以及教育、文旅等,“接下來我們將聯合有關政府部門、企業打造細分領域的‘專家級智能體’,同時在工業領域將重點賦能中小企業,幫助它們解決數字化轉型中的痛點、難點。”
百度飛槳廈門中心的探索與實踐,也是火炬高新區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火炬高新區將企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作為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關鍵方向,強化政策支持、平台建設、融合應用,加快“智改數轉”步伐,釋放數字要素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目前,火炬高新區超八成工業企業進入數字化轉型建設階段﹔園區累計培育3家企業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成熟度四級評估,佔全省100%,4家企業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成熟度三級評估,佔全省75%﹔3家企業獲評國家級卓越工廠,佔全市75%﹔5家企業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佔全市71%﹔4家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佔全市33%。
強鏈 提升數字經濟產業集群競爭力
“對於火炬高新區來說,發展數字經濟,關鍵在‘軟硬兼施’,推動軟件信息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發展齊頭並進。”火炬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高新區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產業基礎,著力強鏈補鏈延鏈,提升軟件信息服務業、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產業集群的競爭力。
作為廈門火炬高新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核心載體,廈門軟件園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中勇毅前行,已培育美圖、國投智能、吉比特、4399、美柚等一批細分賽道的頭部企業,園區企業主要集中於大數據人工智能、游戲動漫、電子商務、智慧城市及行業應用、移動互聯等五大細分領域,集聚效應凸顯。2024年,廈門軟件園新增入園企業數超7000家,在園工商注冊企業數超2.2萬家。
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今年,廈門火炬高新區出台《福建省(廈門)人工智能產業園規劃建設方案》,通過以專業平台建設、產業基金、政策扶持、項目引培為抓手,聚力打造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區,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
增“芯”強“屏”,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火炬高新區圍繞新型顯示與集成電路產業,已探索形成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協同、生態賦能的產業項目攻堅模式。其中,新型顯示產業以廈門天馬為鏈主,串聯電氣硝子、三安光電、弘信電子、友達光電、冠捷科技、微亞智能等產業鏈核心環節的代表企業,覆蓋“玻璃基板—面板—模組—整機”全產業鏈條﹔集成電路產業依托聯芯集成、瀚天天成、星宸科技、三安集成等行業龍頭,形成“設計—制造—封測—設備材料—應用”完整生態。(記者 林露虹 通訊員 管軒 劉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