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護航AI創新” 廈門湖裡市場監管部門“知產服務進企業”賦能發展

人民網廈門4月29日電 “工作站的專家團隊,幫助企業厘清了AI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路徑,從技術研發到商業落地的每一步都有‘導航’……”近日,廈門市湖裡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湖裡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維權工作站聯合市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組織20余家相關企業走進轄區的中安網視野(廈門)元宇宙科技公司(以下簡稱中安網)開展座談交流時,該企業負責人對工作站積極助力企業知識產權從研發到保護全鏈條規范化管理深表謝意。
據悉,中安網是廈門一家深耕AI+生態融合領域的技術型企業,其自主研發的AI識別畫面並能釋放相應氣味的產品頗具特色。然而此前,企業在研發過程中一度受技術原創性如何界定、AI生成內容的權利歸屬如何劃分等問題困擾——為解企業急難愁盼,湖裡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維權工作站專門組建“診斷小組”專家團隊,針對該企業技術特點梳理出專利布局策略,並聯動法律服務機構提供數據合規風險評估,為企業提供侵權預警、糾紛調解等全周期服務,有效為企業技術商業化掃清障礙、疏通堵點。
其實,上述是湖裡市場監管局近年來以知識產權護航轄區企業AI創新的一個縮影。工作人員介紹,就在日前,該局還專門在湖裡區企業服務中心揭牌成立區知識產權維權聯絡點,邀請相關知識產權領域的專家解讀專利快速預審政策,重點解析AI技術革新下的知識產權風險應對策略,助力企業加速創新成果轉化,規避AI技術應用中的知識產權風險。
不僅如此,在今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湖裡市場監管局還以“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為主線,創新打造“智鏈生態”服務模式,通過“靶向輔導+資源集成”,協助企業突破AI創新中的知產壁壘﹔聯合區司法局、區企業服務辦為轄區50多家企業舉辦“智權護航·創新加速”公益培訓,邀請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相關專家系統解讀專利快速預審服務的政策框架與未來規劃,助力企業更好地開展技術確權,邀請人工智能專家聚焦AI算法黑箱、數據偏見等新型風險,提出“技術合規先行、產權布局同步”的應對策略……“通過此次培訓,企業更加意識到,AI創新不僅要拼技術,更要構建‘防火牆’。”一家生物工程設備企業負責人說。
“走出去、請進來,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湖裡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局通過實施“知識產權服務進企業”等舉措,有效助力眾多轄區企業良性發展。
數據顯示,僅2024年度開展的“知產服務進企業”專項,即為71家高新企業出具咨詢解答、信息檢索、應對策略等246份,指導備案專利密集型產品358件,推動16家企業開展貫標工作,協助11家企業質押融資貸款近1億元,助力“無形知產”真正成為“有形財富”﹔現已設立3個知識產權工作站聯絡點及2個法律服務小組,不斷拓寬服務企業渠道﹔完善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新舉措,以“司法+行政+X”為動能,構建了與湖裡法院、廈門海關、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等7部門的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與思明區人民檢察院簽訂協同保護合作框架協議,提高知識產權行刑銜接質效。
此外,今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湖裡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維權工作站還在商超、學校、社區等場所,採取多種方式集中開展知識產權宣傳普及,發放政策法規、維權指南等宣傳手冊2600余份,舉辦線下培訓4場次,參訓160余人,有效賦能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全鏈條工作,進一步營造“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的知識產權文化氛圍。(余乃鎏 阮腮媚 肖俊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