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數智筑基“AI”領航

中國移動“AI+”密碼搶“鮮”解

2025年04月29日09:3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於4月29日在福州啟幕。作為連續八屆深度參與大會的“數字先鋒”,中國移動以“智煥新生共創AI+時代”為主題,攜百余項“AI+”創新成果亮相,不僅展現了從基礎設施到行業應用的“全棧能力”,更通過多領域的科技實踐,為數字中國建設勾勒出一幅融合想象力與創造力的“AI+”新藍圖。

從“5G+”到“AI+”:技術躍遷背后的戰略升維

自5G商用以來,中國移動始終引領通信技術革新。從首屆峰會展示5G超高清直播到第七屆峰會上發布基於“算力網絡”的“AI+行動計劃”,再到本屆聚焦“AI+”,清晰的參展脈絡映射出我國數字化發展進程。

此次大會,中國移動提出“AI+基礎設施”,通過“雲網智算”一體化底座,將5G-A、算力網絡、大模型深度融合,標志著其從“連接服務商”向“智能生態構建者”的跨越。

技術實現突破,如何讓技術更好地服務公眾?現場,中國移動帶來了首款仿生人形機器人“小思”,“她”以具身智能為核心,提供“真人級”交互體驗。其高精度仿生人臉定制技術,能復刻真人面容,配合語音、表情、口型、動作多模態聯動,實現自然對話與情感反饋。“小思”肚裡有“墨水”,支持大模型知識庫,不管是生活常識還是專業知識,都能精准解答。同時,還能模仿指定音色唱歌,擁有多樣的面部表情,眼球追蹤技術更是一絕,與人互動時,仿佛真的能“讀懂人心”,給足情緒價值。

在數智技術集中體現的工業互聯網領域,中國移動的“5G-A×AI”方案已實現深度賦能。在福建,寧德時代5G智慧工廠依托中國移動5G專網和AI應用,實現了產線設備毫秒級響應,提升了生產效率﹔在泉州,不少紡織企業借助“算力+網絡+AI”技術動態優化生產線,不僅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還顯著縮短了產品交付周期。

在海洋領域,中國移動構建的“空天地海潛”全域通信網,漁民通過北斗短報文可實時上報漁獲數據﹔閩江口濕地上,“AI+遙感技術”能動態監測區域生態,助力“藍碳”經濟開發。

技術底座:國產化突破與生態共建

在本屆峰會上,中國移動展示出國產化突破與生態共建的“硬核答卷”,以自主創新實力服務於行業發展格局的躍遷。

在技術攻堅的“無人區”,中國移動的自主研發成果頗豐。作為核心技術引擎,“九天”大模型展現出非凡實力——參數規模橫跨十億至兩千億級,集成語言、視覺、語音等多模態能力,實現“雲邊端”自由部署,更憑借卓越性能入選2024年央企十大“國之重器”。依托“九天”大模型,中國移動聯合央企、高校,孵化近40個行業專屬模型,落地近千個數智化項目,為產業智能化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硬件設施領域同樣捷報頻傳。福建移動參與研發的開放式架構大雲磐石超節點直面智算核心關鍵技術難題,對標NVIDIANVL72標准,基於原創COCA架構,攜手國產全產業鏈伙伴破局突圍。其搭載的COCA異構計算架構,實現多AI芯片統一接入加速,顯著提升GPU互聯與推理吞吐能力,為大模型訓練推理筑牢算力“基石”。

生態構建維度,中國移動以大模型產業創新基地為載體,推出“CARE+”等服務政策包,以精細化服務織就合作網絡。在技術共享與創新實踐中,福建移動聯合本地企業開放“九天”大模型能力,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協同,助力中小微企業開發AI應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通過該平台實現智能化改造。

“AI+基礎設施”:從生態共建到賦能百業

“AI+基礎設施”區,中國移動秀出了“科技肌肉”——

“梧桐大數據”就像是“數據界的操盤手”,平台構建的“3+1”體系,以高效數據供給驅動AI模型迭代﹔數聯網數據空間依托算網融合能力,打造跨行業數據流通樞紐,實現數據安全高效共享﹔魯班AI專利大模型憑借“五慧”核心功能,顯著提升專利處理效率,為知識產權領域帶來革新。

在制造業,中國移動為多家企業部署“AI質檢系統”,通過“算力+網絡+AI”圖像識別技術對生產線產品質量進行檢測,結合智能調度系統優化設備運維與排產流程,有效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合格率。目前,“AI質檢系統”已經成為福建不少紡織企業提升生產效率的“數字利器”。在智慧礦山領域,福建龍岩、三明等地的不少礦區已經開始熟練地使用“5G+AI”遠程無人系統,AI算法通過部署在礦區的各類傳感器與高清攝像頭,實時採集地質結構、氣體濃度、設備運行狀態等多維數據,運用深度學習模型對開採環境風險進行預測,提前發出潛在坍塌、瓦斯泄漏等安全預警。智能化運輸系統則通過車路協同技術動態規劃最優運輸路線,既保障作業安全,又降低運營成本。

AI與基礎設施結合的邊界持續拓展。海川基層平台整合多終端設備,為安防行業提供全流程可視化管理﹔AI+社會綜治防控系統利用大模型技術,實現轄區異常事件智能預警與快速響應﹔“政策找企”平台則通過數據匹配,推動惠企政策精准直達,助力企業發展提質增效。

從智慧家庭生態的沉浸式體驗到工業互聯網的數字化轉型,從算力網絡的架構革新到人工智能的邊界突破——作為中國數字基建的領航者,中國移動生動詮釋通信運營商向數字服務提供者的戰略躍遷。

民生賦能:從“智慧醫療”到“銀發守護”

技術創新成果正全方位融入民生領域,從智慧醫療的精准服務到對銀發群體的貼心守護,處處彰顯著科技的溫度。

在“AI+醫療”展區,智慧醫療大模型正成為醫生的“超級助手”。基於“九天”大模型基座研發的醫學問答系統,通過增量預訓練和模型微調,具備醫學問答、醫療報告生成、醫學信息抽取等能力,已在北京協和醫院、華西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落地。在福建,中國移動與協和醫院共建的“九天醫療大模型”已落地急診場景,該系統可10秒內解析患者CT影像,輔助醫生制定方案。

此外,中國移動推出的“移動安全管家”和“靈犀”科技智能體等AI科技應用正成為居家老人的“貼身助手”。在福建,“移動安全管家”提供的“防詐騙、防走失”四大防護服務,已累計攔截可疑電話23萬次。在廈門部分社區,智慧雲眼平台通過AI視頻分析,可實時監測老人活動軌跡﹔寧德的平安通平台依托通信數據,構建起老人安全防護網。

值得一提的是,文旅與AI的碰撞同樣精彩。當文旅機構引入“AI導覽員”,不僅讓游客拍攝文物時即可獲取多語種講解,還能貼身做好路程引導。在教育方面,中國移動提供“AI學習機”依托本地化教材資源,為山區學生提供個性化輔導,獲教育部“智慧教育創新案例”認証。(中國移動)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