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長樂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創新平台貫通全鏈 數智賦能產業煥新

福建金源紡織智能化技改項目助力企業提質增效。記者 林雙偉攝
搭平台、強鏈條、促升級,長樂紡織產業走上數智轉型快車道。近年來,福州市長樂區緊扣工業互聯網建設主線,積極布局數字平台,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技術應用,打通設備、訂單、生產、供應鏈各環節,賦能傳統制造向智能化、數字化邁進。平台搭建成勢,應用場景加速落地,一幅傳統產業煥新發展的嶄新圖景正在鋪展。
平台搭建 注入新動能
面對用工緊張、能耗高企、產業鏈協同不足等挑戰,近年來,長樂區紡織產業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依托全省最大的數據資源集聚區優勢,長樂著力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為傳統制造業注入新動能。
作為核心平台之一,福建(長樂)紡織工業互聯網平台自2020年上線以來,已接入652家紡織企業,連接設備超萬台,構建15大應用場景,涵蓋化纖、織造、染整等多個細分領域,貫通產業鏈上下游。平台通過工業APP、數據建模、標識解析等技術,助力企業實現設備智能監測、生產優化調度與全鏈溯源管理,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福建捷高紡織有限公司是平台賦能的受益者之一。“接入平台后,系統可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態,自動調整參數,故障停機時間減少10%,設備利用率提升10%。同時,通過數據化管理優化物料消耗和工時分配,整體運營成本降低約15%。”福建捷高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天真說。
在生產端提質降本的基礎上,捷高紡織還通過平台實現數據資產確權。今年4月,公司依托確權數據獲得福建海峽銀行發放的500萬元“數智貸”,成為全省首筆基於數據知識產權確權發放的貸款案例。這一創新實踐,不僅為企業注入轉型升級的新動能,也為長樂區探索數據金融賦能實體經濟提供了有益范例。
智造賦能 激活新引擎
從“千人紗、萬人布”到“智改數轉、數智賦能”,傳統紡織產業正在長樂悄然嬗變。
走進福建金源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隻見成排的智能紡織機高速運轉,精細紗線源源不斷產出,但車間內卻鮮見工人穿梭。這座“雲、管、端”一體化的5G智慧工廠,打通了訂單、生產、設備等各環節,實現了全流程的全面鏈接、高效協同,大幅提升運營效率,助力工廠降本增效。
“過去,由於設備落后,存在招工難、生產效率低等問題。”金源紡織負責人介紹,經過“智改數轉”,機台利用率提升22%,生產效率提升11%,良品率提高12.7%,能源利用效率提升17.2%,智能化改造帶來的成效立竿見影。
金源模式的成功,也催生出“天梭紡織雲”整體解決方案。中國聯通(福建)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目前該模式已在金綸高纖、長源紡織、新華源紡織等20多家企業推廣應用,帶動長樂紡織行業整體發展質效提升。
與此同時,聯通工業互聯網平台針對中小企業推出輕量化、模塊化軟件運營服務應用,助力企業以低成本上雲用數賦智。目前,平台已為全省4500多家工業企業提供數字化咨詢服務,助力1700余家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
數智融合 重塑新生態
移步換景,福建東南西北科技集團旗下的輔布司全球紡織面輔料S2B工業互聯網平台,正在重新定義紡織訂單生產模式。
走進福建東南西北科技集團的蕾絲展廳,滿滿的科技感扑面而來,工作人員手持平板電腦,現場演示“花無缺”AI圖像搜索引擎,客戶隨手拍攝樣品,幾秒內便能檢索出相似花型及供應商、價格等信息。
“花邊輔料因花型繁多、變化復雜,採購溝通一度困難重重。”福建東南西北科技集團首席技術官吳嘉喆介紹,“花無缺”依托70多萬種蕾絲花型大數據,結合深度學習算法,顯著提升匹配效率,助力輔布司平台在紡織輔料市場脫穎而出。
平台不僅重塑了採購模式,也為生產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轉變。“以往跑業務要四處奔波,現在平台提供美工、工藝、銷售一站式服務,每天上線就能看到適配機台的訂單,效率大大提高。”山海樂裁紡織有限公司廠長劉洪飛說,接入平台后,企業年產量增至1200噸,收入增加數百萬元,淡季開工率由30%提升至70%,資金周轉壓力也明顯緩解。
此外,輔布司平台還搭建了AIGC智能設計共享平台,可快速生成高質量蕾絲圖案,支持設計師二次創作,將行業研發成本降至原來的20%,為傳統紡織業注入持續不斷的數字動能。
在一系列數字平台賦能下,長樂紡織業的競爭力持續攀升。“未來,長樂區將繼續以數字化為引擎,深化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之路,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紡織產業集群。”長樂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宋亦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