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又見蘇區干部好作風

——龍岩鄉村振興一線見聞

2025年05月30日13:55 | 來源:閩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又見蘇區干部好作風

“廖所,早上好,又來巡邏啊!”5月29日一大早,小雨淅淅,茶山初醒,武平縣公安局桃溪派出所所長廖磊華像往常一樣,拎著陪伴他多年的公文包走村入戶,村民們紛紛熱情打起招呼。這位身兼社區民警的所長,堅持每天提前1小時開展網格巡查,從校園菜場到商鋪茶山,每一步都踏著熟悉的節奏。

“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這首客家山歌,從革命戰爭年代流傳至今。在龍岩這片浸染著革命先輩熱血的紅土地上,蘇區干部注重調查研究、密切聯系群眾的好作風,早已化為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默默滋養著新時代閩西革命老區的鄉村振興之路。

用腳步丈量大地,黨員干部用好調查研究法寶,深入田間地頭,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

去年以來,龍岩市在全市鄉鎮(街道)建立“居民夜談會”制度,各級領導干部利用夜晚農閑時間,打著手電筒走進農家院落。燈光下,他們與村民圍坐小凳,耐心聆聽家長裡短,許多棘手難題,就在這推心置腹的夜談中找到了解法。夜談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共召開“居民夜談會”1054場,收集群眾訴求2362件,已解決各類問題1759個。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干部當先鋒,在鄉村振興一線大展身手,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彰顯,群眾的奮斗熱情也被極大地激發出來。

永定區龍潭鎮楓林村曾是當地最大的礦產資源村,礦區經濟給當地帶來短暫的輝煌,但生態環境也遭到破壞。轉型關頭,村裡設立了8個黨員服務隊,黨員帶頭植樹造林,帶領群眾發展旅游觀光、花卉種植等產業。如今,村民們自發種了近萬棵的櫻花、紅楓等樹木,在村裡搞起了花卉種植基地,龍潭鎮也實現了由“礦區”向“園區”再到“景區”的全域旅游“美麗蝶變”,年均接待游客人數20萬人次。“黨員干部在前頭作示范,老百姓在后面跟著干,才有了今天的新面貌。”永定區龍潭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正鋒如是說。

聚焦農村困難事、群眾煩心事,拿出實招硬招,用實際行動解決群眾難題,溫暖群眾的心靈。

——龍岩市創新實施鄉村振興特派員制度,從退休干部及各類鄉村急需人才中,精准選聘113名鄉村振興特派員到村工作,將政策紅利、資金活水、技術人才吸引到駐點村。截至目前,全市鄉村振興特派員自帶或爭取上級資金1.98億元,累計實施項目265個,預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600多萬元。

——在全市實施鄉村文化會客廳建設,黨員干部積極參與鄉村文化建設,不斷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豐富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振村民精氣神、孕育社會好風尚,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黨員干部帶頭反對高價彩禮、大操大辦、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示范帶動廣大群眾自覺參與移風易俗,“零彩禮”“低彩禮”被越來越多的人接納。

閩西紅土地上,黨員干部發揚優良作風,求真務實、擔當奉獻,組織帶領群眾在鄉村振興主戰場闊步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故事,正在持續上演。(記者 王佔鑫)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