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實施“強基、賦能、善治”三大行動 打造全域和諧幸福樣板

近年來,泉州南安市堅持黨建引領、系統施治,把解決物業管理難題作為基層治理重點工程,深入開展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提升行動,在嚴密組織體系、提升治理效能、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等方面持續發力,全方位打造全域和諧幸福樣板。
南安市美林街道碧桂園小區舉辦重陽節“百家宴”
實施強基行動:堅持黨建領航,織密組織體系
全面推行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支部建在小區上”工作機制,切實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南安市溪美街道中節能小區黨支部書記接訪日活動現場
建強社區治理“主心骨”。按照“一小區一支部”原則,構建“小區黨組織+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的組織設置模式,實現全市288個住宅小區黨組織全覆蓋。建立由28名黨員市領導擔任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召集人的高位統籌推動機制,常態化深入社區、小區開展調研活動,累計牽頭召開156場聯席會議,協調落實充電樁安裝、消防通道擴寬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68個。深化開展市直機關與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選派206名科級干部全覆蓋挂鉤小區,1.3萬余名黨員干部到社區、小區報到,根據專長認領政策宣講、矛盾調解等服務崗位,形成黨建引領下的小區融合共治工作格局。
選優配強“紅色業委會”。按照講政治、有公心、有熱心、有能力、有威望的“一講四有”要求,細化制定小區業委會成員人選資格條件,明確9條正面清單、13條負面清單。壓實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主體責任,靠前負責做好小區業委會人選的推薦、審核、把關,防止“帶病”參選。激活、用好在職黨員干部、銀發人才、“兩代表一委員”三支隊伍,引導其亮身份、作表率,就近就便參選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積極融入社區小區治理,有效推動全市“紅色業委會”覆蓋率從33%提升到76.2%。目前,已有74名小區黨支部書記兼任業委會主任,132名社區“兩委”成員兼任業委會成員,85名業委會和物業企業黨員兼任小區黨支部成員,強化黨組織在小區治理中的引領作用。
雙向發力激活“動力源”。突出正向激勵,建立小區黨支部書記日常管理和考核評價制度,將表現優秀的業委會成員納入社區“兩委”后備力量重點培養,在全市范圍內單列推薦10名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參評2024年度“擔當者”,推薦12名干部參評“泉州市物業管理提升行動做得好的對象”。強化反向約束,及時約談提醒5名不適崗、不勝任的小區黨支部書記,樹立“能者上、庸者下”鮮明導向。
實施賦能行動:突出分類施策,提升服務質效
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小區分類治理路徑,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水平和服務群眾效能。
南安市計生協會黨員志願者開展科學育兒進小區活動
“專業服務”小區示范引領。針對“專業服務”小區,以打造“紅色物業”黨建品牌為突破口,成立物業行業黨委,指導物業服務企業創建示范項目,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形成培育一個、帶動一批、影響一片的鏈式效應,提升整體服務水平。目前,全市“三有”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100%覆蓋,成功打造泉州市級物業管理示范住宅小區6個、住宅小區服務質量星級評價小區47個、物業服務嵌入式社區標杆項目9個,培育1家“紅色物業”標杆企業。
“業主自治”小區協同治理。針對“業主自治”小區,強化黨建引領作用,聘請1305名黨性觀念強、積極熱心、樂於奉獻的黨員擔任樓棟長,建立起“黨員樓棟長—業委會—專業管理員”自治架構,貫通小區治理“神經末梢”。堅持人性化、規范化、程序化和高效率的全體業主參與管理原則,形成支部引領、業委會執行、居民參與的三級治理體系,共同打造小區平安、和諧、溫馨的居住環境,推動居民生活環境和社區管理水平“雙提升”。
“社區兜底”小區重組升級。針對“社區兜底”小區,充分發揮老黨員、離退休干部“人熟、地熟、事熟”優勢,積極探索“拆牆並院”管理模式,將相鄰小型、分散、失管小區進行空間整合和資源重組,統籌規劃片區整體改造升級,啟動45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居民2300多戶,同步謀劃后續專業物業服務方案,提升老舊小區治理效能和居民生活質量。
實施善治行動:注重建章立制,推進多維聯動
重點圍繞“成功鄰裡·睦鄰善治”行動主線,優化“武榮志願行”近鄰志願服務品牌建設,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南安市羅東鎮銀河學苑小區召開四方聯席會
“四方聯席”協商議事。每月召開一次由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物業企業、業委會(業主代表)等“四方”共同參與的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及時協調解決居民反映問題,全力做好小區物業安保、電梯維保、車輛停放、保潔、消防、綠化等“十件實事”。比如,針對外牆脫落和消防無水問題,探索“政府兜底+提取公維金+業主眾籌+建筑企業幫扶”破解籌資難題,完成115個小區外牆脫落清除修復,139個小區消防無水或設施故障整改。
“四微聯動”精准服務。通過訂立微公約、征集微心願、開展微協商、拓展微服務,推動“武榮志願行”精准對接群眾需求。全市已有271個小區訂立鄰裡公約、1020個樓棟訂立樓棟公約﹔234個小區設立“議事日”、275個小區設立“微協商”陣地,開展小區微協商603場﹔通過微心願收集問題事項1723個、意見建議929條,已落實問題事項1146個,560條意見建議採納轉化為小區治理“金點子”。
“業賬社審”陽光監管。小區業委會每筆支出項目報銷前,需先報所在社區分級審核把關,並接受市、鎮(街道)兩級紀檢監察機關和社區紀檢委員實時監督,確保賬目陽光透明。物業小區全覆蓋規范設置“一箱二牌三欄”(業主意見收集箱、收費及服務公示牌、服務監督公示牌、公共事務公示欄、管理規約公開欄、政策法規宣傳欄),組建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小微權力監督群288個,督促145個物業住宅小區完成公共收益“專戶開設率、公示率、審計率”等3個100%,督導物業服務企業存入專戶公共收益約1190.2萬元。(文/陳毅強 圖/南安市委組織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