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物理相加”到“化學相融”  福州新區與長樂區“兩區”融合賦能發展

2025年08月05日15:16 |
小字號

近日,福建省首個空港型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首日首票貨物通關總值近200萬元人民幣。

這不僅是福州新區與長樂區“兩區”融合的戰略成果,更是黨員干部以730個晝夜攻堅兌現的“長樂速度”承諾。綜合保稅區獲批以來,福州新區與長樂區以體制機制融合破題,干部隊伍一體化管理催生強大動能,並肩作戰成功兌現了“當年招標進場、當年征遷交地、當年規劃設計、當年開工建設、當年招商落地、當年建成達標”的非凡承諾。

透過綜合保稅區這個窗口,可以看到福州新區與長樂區“兩區”深度融合中形成的黨員干部“學榜樣、促實干、勇爭先”的濃厚氛圍和生動場景。通過干部隊伍一體化管理、發展規劃協同銜接、重大項目聯合攻堅,福州新區(長樂區)干部隊伍在融合實踐中淬煉了思想、提振了精神、錘煉了作風,推動區域經濟能級、生態建設、民生品質跨越提升,交出了“1+1>2”的融合發展答卷。

握指成拳破壁壘 萬眾一心建新城

福州新區核心區濱海新城全景。陳捷陽攝

福州新區核心區濱海新城全景。陳捷陽攝

福州新區位於福州市濱海地區,是國務院批復設立的全國第14個國家級新區。2025年,這裡迎來了新的歷史篇章——福州新區和長樂區全面深度融合。

面對發展機遇,長樂區上下發揚“敢想、敢闖、敢試、敢冒”精神,堅持以福州新區建設引領長樂發展,將干部思想統一到“全域新區、全域新城”的融合實踐中,長樂城鄉總體規劃與福州新區規劃深度融合,確保濱海新城、臨空經濟區建設連續性。

“兩區”全面融合之初,部分干部曾擔憂“新區管規劃長樂管操作”的“兩張皮”困局。破題之道始於雙向挂職機制:福州新區干部下沉長樂鎮街,長樂骨干進駐新區部門。短短時間內,數百名互派干部協調解決規劃銜接、征地補償等多項難題。

“兩區”融合消息傳來時,某位鄉鎮干部的第一反應是,長樂區與福州新區雖地理相接,卻似“隔河相望”:福州新區專注產業規劃與重大項目,長樂干部則深陷民生事務的瑣碎漩渦,自己怎麼開展工作?也有干部吐露心聲:“我們會不會成了‘第二梯隊’?”

而隨著在福州新區項目征遷建設一線,福州新區干部與長樂干部並肩蹲在田埂上修改圖紙,在越洋視頻會議中接力說服海外僑胞,那些橫亙在機構間的無形高牆轟然倒塌。深夜征遷指揮部燈火通明的窗玻璃上,映照著他們疲憊卻明亮的眼睛——這裡沒有“新區人”與“長樂人”之分,隻有為同一張藍圖奮戰的“共同體建設者”,隻有為福州新區(長樂區)的明天而不懈努力的“一條心”。

一份份規劃在發展中趨近協同,一份份心意在工作中互融互通,福州新區和長樂區的干部逐漸擺脫了“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形成“共繪一張圖”的行動自覺,在各個重點項目建設中比進度、比擔當、比成效,從“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到“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攻堅克難,讓干部隊伍實現了從“物理相加”到“化學相融”的深刻轉變。

民生福祉連心網 幸福溫度滿吳航

融合的本質從來不是機構的簡單疊加,而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邏輯重構。所有的機制創新、資源整合、干部奔忙,最終都指向同一個坐標——讓每一條路縮短百姓的奔波,讓每一間診室托住生命的重量,讓每一座校園照亮孩子的未來。

當清晨第一班地鐵6號線駛入萬壽站,在濱海新城上班的陳女士刷開閘機:“以前跨區通勤像‘長征’,現在半小時直達,長樂成了福州的亮麗會客廳!”這條貫穿福州中心城區、三江口、直達濱海新城的軌道動脈,讓“雙城生活”成為歷史。

更令人期待的是濱海快線(F1線)——15座車站如珍珠串聯,軌道已全線貫通,市民即將實現“坐地鐵趕飛機”。

濱海快線全線貫通。石磊磊攝

濱海快線全線貫通。石磊磊攝

路網末梢同樣涌動暖意。

福州新區(長樂區)以精准規劃為筆,不斷完善農村公路路網建設,每一公裡的路線都經過干部精心考量,廣泛征求村民意見,確保每一條道路都能真正貼近民心、服務民生。

“以前出門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現在這路修到了家門口,娃娃上學路上安全了,老人看病方便了,感謝‘兩區’融合和干部行動給咱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大好事!”營前村民老黃說。

路網結構從“通達”邁向“品質”,帶動了鄉村旅游。

通往下沙海濱度假村、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文武砂十七孔王母礁等風景區道路日益完善,鄉村旅游發展日新月異,帶動群眾增收效果顯著。

下沙海濱度假村。姜亮攝

下沙海濱度假村。姜亮攝

當便利的交通網絡將生活的距離縮短,福州新區(長樂區)的福祉圖卷正向著更深處描繪。

天津大學福州國際校區、群眾路小學濱海校區、賽德文雙語學校、濱海新城實驗幼兒園、福州濱海實驗學校、福州三中濱海校區等學校相繼建成招生﹔福州十九中濱海校區、福建師大附屬濱海小學、北大附中等一批優質教育項目有條不紊推進……如今的長樂,實現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優質資源全覆蓋。

兩家三甲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福建省康復醫院濱海院區以及福州市疾控中心相繼投用,讓群眾的健康得到了更好守護。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姜亮攝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姜亮攝

放眼福建閩江河口濕地,這裡入選“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獲評國家AAAA級景區,海、陸生物地理區劃過渡帶列入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它和東湖濕地公園春夏湖滿塘盈、蘆葦飄搖,秋冬野鴨戲水、候鳥翩躚,灘涂棧道上、觀鳥屋邊,前來游玩的市民游客一年四季絡繹不絕,帶動民宿、餐飲等旅游業,為群眾帶來了切實利益。

福州新區(長樂區)還打造了全省首個縣級智慧水利系統,啟動總投資235億元的107個“水美長樂”項目建設,成功打造16個高品質河長制主題公園。

當地鐵快線縮短時空距離,當名校名醫扎根濱海新城,當生態紅利裝入百姓口袋——政策文件裡的“融合”二字,終被鍛造成便利的生活、洋溢的笑臉。最深的融合,是干部服務與民生期盼的同頻共振﹔最暖的溫度,是政策紅利最終化作千萬人眉梢的喜悅。

產業智造引擎勁 新質動能涌潮頭

思想的深度統一,點燃了產業升級的引擎。眼下,以數字化賦能的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福州新區(長樂區)產業發展的最強脈動。在這片熱土上,紡織業正經歷一場“數智蛻變”。

在福建永榮錦江股份有限公司自動化卷繞車間,生產線上400多機台,隻需要四五個工人在旁操作。“AI智能檢測不合格產品,精度從之前的70%提高到99.5%。”公司副總經理付重先介紹,福州新區(長樂區)促成武漢紡織大學與區裡簽訂校地合作協議,邀請學校專家指導紡織化纖產業發展。隨后,AI視覺檢測設備等多項智能設備陸續“上新”,為企業降本增效。

新區有智庫,長樂有企業﹔新區有技術,長樂有場景。加之黨員干部在融合后不斷催生的服務企業、服務項目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無不彰顯著融合賦能下新質生產力的強勁脈動。

蕾絲花邊織造現場。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蕾絲花邊織造現場。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福建輔布司紡織有限公司,一個紡織S2B工業互聯網平台正在實時展示行業生產大數據:接入企業179家、接入花邊生產織機數量1218台、當日生產飽和度67.3%……

“借助新區數字基建優勢和福州新區(長樂區)干部穿針引線,我們在一百多家企業的車間生產設備上接入‘智紡魔盒’,實時掌握機台型號、生產效率等信息,把訂單精准派送給他們。”福建東南西北科技集團董事長助理林嘯說。

在“干部服務力”與“企業創新力”的雙向奔赴中,這場“天作之合”正通過全員招商的澎湃引擎,加速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硬核支撐。

福州新區(長樂區)構建“全員招商矩陣”,制定《2025年福州新區(長樂區)全員招商行動方案》,統籌福州新區管委會、長樂區、國企等主體優勢,形成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的立體化責任分工體系,鼓濃全員招商氛圍,著力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

今年以來,福州新區(長樂區)共參加省、市簽約活動6場,簽約項目23項、總投資額185.44億元。長樂自主舉辦招商活動2場,簽約項目20個、總投資額87.3億元。

福建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姜亮攝

福建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姜亮攝

漫步東湖畔,福建省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服務器指示燈如星河閃爍,正為上千家企業輸送“智力養分”﹔在恆申安科羅新材料實驗室,工程師調試著碳纖維增強PET材料——這項斬獲“中國汽車零部件創新大獎”的成果,將供應海內外知名汽車廠商……

隨著產學研用生態圈的根系縱深蔓延,福州新區(長樂區)的創新年輪正在加速生長——這裡不僅有數字經濟鑄就的堅實基座,更在“兩區”融合驅動下,孕育著改變產業未來的智慧胚芽。

閩江潮涌,東海風勁。站在“兩區”融合的歷史坐標上,福州新區(長樂區)將對標先進地區,錨定“十五五”規劃,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永葆“闖創干”精神基因,破除“等政策、靠資源、要條件”思想藩籬,以“時不我待”的責任和擔當,將全部心血傾注於“全域新區、全域新城”的壯闊實踐,以奮斗姿態破浪前行,將“兩區”融合的重擔挑得穩當、走得鏗鏘,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航道上刻下屬於福州新區(長樂區)的深藍航跡。(高維 王至瑩 王聖潔)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