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丨保護“一棵樹”,創收十億元

“以前患者輸一瓶紫杉醇要幾千元,現在只要幾百元,價格被‘打下來’了。”在“中國紅豆杉之鄉”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福建南方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方制藥)副總經理林春花說起一組數據。
這組數據對比的背后,是明溪縣幾十載對於人工培植紅豆杉的探索。
紅豆杉是世界上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植物,又名紫杉,從中可以提取制藥所需的植物活性成分。當地之所以推廣大規模紅豆杉人工培植,就是為了最大程度避免對野生紅豆杉的破壞,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生物醫藥產業。
企業展廳。實習生 林翔攝
地處武夷山脈東南側的明溪縣,南方紅豆杉分布較為豐富集中。歷年林業調查資料顯示,明溪縣的自然條件適宜南方紅豆杉生長,當地大約有原生南方紅豆杉50余萬株,其中百年古樹一百多株。
2000年,明溪縣從高校引進紫杉醇提取技術﹔2001年至2005年,當地4000多戶林農參與人工培植紅豆杉。“我們和林農一起努力育好苗,終於在幾年后培育出一代品種。”林春花回憶。
人工種植的紅豆杉。明溪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雖然一代品種成功解決了紅豆杉的人工繁育問題,但由於其植物活性成分含量主要集中在根部,達產后,林農需要將紅豆杉的根部全部挖出后,由企業計價回收。這種種植方式顯然不可持續。
“又用了十年時間,我們選育出二代品種‘南方一號’,這個品種突破了老品種的瓶頸。”林春花說,“特別是它的植物活性成分集中到葉子上,這樣就可以像採茶葉一樣,通過修剪枝葉避免對根部的破壞,在種植上實現了可持續。”
隨著生態環境進一步得到保護,紅豆杉的人工種植規模逐漸擴大,推動紫杉醇的價格逐漸降低,真正做到林農得利、患者得益,經濟效應與生態效應“雙贏”。
化學合成設備。受訪者供圖
如今,一株株人工種植的紅豆杉“點亮”了明溪縣的山川田野,當地已擁有紅豆杉生物利用、山地珍貴用材林培育、景觀苗木及盆景開發等三大產業集群,形成集培育、種植、加工、研發於一體的紅豆杉產業,年產值突破10億元。
在紅豆杉大規模人工培植取得成功並有序推廣后,明溪縣極大程度降低了人類對野生紅豆杉的破壞,解決了用材和用藥的原料供應,保護了生態環境。(李唯一、實習生林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