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尤溪:綠色賦能城鄉並進 融合筑夢共富同行

依山傍水的尤溪縣城
半山村荷塘與古民居相映成趣(半山村供圖)
游客在久泰公司打造的“營地+”景區露營
靈芝種植戶林宜達(右)和農技專家在查看靈芝品質
經過智能化改造的華揚纖紡再生滌綸紗線生產車間
文化特派員(右一)在指導文藝演出
麻洋村再生稻百畝示范基地(黃功興攝)
生態閩湖引來一群群鷺鳥
公山福道
三明市尤溪縣地處福建地理中心,素有“閩中明珠”之稱。
萬畝梯田稻浪滾滾、生態茶山綠意盎然、茂林修竹層巒疊翠……高達78.48%的森林覆蓋率,為尤溪探索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發展、實現生態與經濟的良性互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尤溪縣始終錨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聚焦持續深化拓展“三爭”行動,深入推動“四領一促”工作,通過實施“五大一重”、要素保障、作風建設“三個奮勇爭先年”,一場以綠色為引領、以融合為紐帶、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實踐,正在尤溪生動上演。
綠色轉型為鑰,激活產業升級新動能
走進尤溪永豐茂紙業有限公司的現代化生產車間,一台搭載智能造紙DCS系統的2850型新月形衛生紙機正加緊調試。在同等產能下,這台新上的設備能顯著降低能耗。
“從早期的木質素車間到新上的節能型鍋爐,這幾年,公司持續加大環保設施與研發投入,實現環保與發展共贏。”永豐茂紙業黨支部書記鄭慧玲說。
深耕竹木制漿領域10余年,永豐茂紙業憑借竹漿造紙技術革新與全流程環保管理,成為縣域綠色制造標杆。公司自主研發的竹漿清潔漂白技術使竹材利用率突破95%,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12個百分點﹔再生紙工藝優化升級顯著提升了產品強度與白度等關鍵指標,為傳統造紙業轉型升級探索新路徑。
近日,2025年度福建省綠色制造名單公布,尤溪縣新增旭源紡織國家級綠色工廠、豐帝錦綸省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永豐茂紙業等4家省級綠色工廠以及尤溪經濟開發區省級綠色工業園區,綠色制造體系培育數全市第一。此外,新增佳宇紡織器材、景竹家居2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半年規上工業產值137.02億元、比增5.7%,全社會工業用電量7.45億千瓦時、比增5%﹔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0家、新培育規上服務業企業5家,上規數量均居全市第一。
在農業領域,尤溪縣再生稻持續高產。8月6日,福建省農科院邀請省內外專家到西城鎮麻洋村,對再生稻“內10優7185”高產栽培百畝示范基地的頭季稻進行現場測產驗收,最終測算出平均干谷畝產達869.88公斤。自2000年起,謝華安院士團隊堅持每年在尤溪示范推廣兩個以上再生稻品種,當地配套出台扶持政策,合力推進再生稻產業發展。在麻洋村推廣的“再生稻超高產栽培集成技術”已被南方9省區市借鑒推廣,為全國“噸糧田”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近年來,尤溪縣持續推進“1366”特色現代農業提升工程,完成糧食播種25.5萬畝,春糧收獲2.5萬畝,上半年農林牧漁總產值達29.52億元,保持全市第一﹔推進管前省級現代農業(金柑)產業強鎮建設,“菌稻輪作”模式全省推廣﹔新增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証11個、“福農優品”6個﹔新植油茶2850畝、茶園1200畝﹔推進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59.1萬畝,全縣上半年林業產業總產值實現68.93億元、比增5.51%。
堅持推進“穩一優二進三”,全力守牢經濟基本盤。在文旅康養方面,坂面鎮紅色文化整體提升等11個項目持續推進,聯合久泰小鎮旅游基礎設施提升等8個項目納入全省文旅經濟發展大會自行簽約項目成果。通過舉辦聯合梯田開耕節等活動推動文旅融合,上半年全縣接待游客340.71萬人次,旅游總花費27.62億元。
創新改革為翼,賦能社會發展添活力
清晨,西華村的明山湖山林中,茂密的樹冠撐起天然的蔭蔽,林下一株株仿野生種植的紫靈芝長勢喜人,靜靜等待農戶來採摘。“有了林地經營權証,種植靈芝心裡就更踏實了,今年合作社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余畝,預計可制成5000公斤紫靈芝干品。”尤溪縣杰達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宜達充滿豐收的喜悅。
林地的歸屬和使用權是林業發展繞不開的關鍵點,作為全國集體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縣之一,近年來,尤溪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三多”改革,推進實施“林權登記、更新造林、中林撫育、採伐審批、林業產業”五環節全過程林改模式,通過十二條改革措施破解發展桎梏,促進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截至目前,已解決1553宗歷史遺留問題,惠及19萬畝林地,推廣的“上源模式”更是帶動8.6萬村民吃上“生態飯”,相關經驗成為林業改革的范本。
改革的春風浸潤尤溪每個角落,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是堅持創新驅動。醫改方面,尤溪全力推進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創新實施“健康副校(園)長制度”,推出“互聯網+護理服務”平台,為有需要的群體上門送去便捷醫療服務﹔媒體融合改革中,8月8日,福建省朱子文化傳媒集團在尤溪縣挂牌成立,將通過新聞傳播、全媒運營、文旅融合、數智經濟四大板塊的運營,實現從“財政輸血”到“產業造血”的跨越,完成尤溪融媒改革再升級。對口合作領域,滬明合作不斷深化,與上海簽訂共建“高端紡織時尚產業園”合作協議,“東華紡織—尤溪研究院”在尤溪落地生根,為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改革風勁,發展潮涌。近年來,尤溪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引擎,在醫改、林改、教改等重點領域持續攻堅,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各方面成效顯著。
今年上半年尤溪縣內出院患者三、四級手術佔比同比增長4.3%、5.6%,縣外轉診率同比下降5.2%,全縣15家衛生院7家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准、6家通過社區醫院評估﹔楊浦區追加200萬元區級資金支持雙洋村傳統村落提升改造,新謀劃新時代山海協作項目31個、總投資54.7億元﹔新簽約26個項目、總投資42.2億元﹔景竹家居、三明榕興等4家外資企業實際利用外資323.31萬美元,預計外貿出口完成7.5億元。
生態保護為基,繪就城鄉融合新圖景
盛夏的閩湖,格外熱鬧。
“釣到了!釣到了!”游客在閩湖水上垂釣基地體驗釣魚的樂趣﹔蛙泳、蝶泳、自由泳……游泳點上,游泳愛好者像魚兒一樣在清澈的湖水中徜徉。
好生態吸引來好項目,今年2月,尤溪縣人民政府與福建水口發電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尤溪流域風光水儲綜合開發項目合作框架協議》,雙方約定規劃建設裝機5萬千瓦的尤溪縣閩湖庫區50MW水面光伏電站、裝機4.2萬千瓦的坂面發電、裝機17.5萬千瓦的街面抽發分離系統、裝機140萬千瓦的尤溪抽水蓄能電站等4個項目,概算投資200億元。工程列入全國“十五五”水安全保障項目以及用地調整謀劃。
距離閩湖30公裡的下游水庫紫陽湖,經過一段時間的專項整治,網箱、庫灣整治等歷史遺留難題有效解決,城關鎮作為全省唯一的鄉鎮代表在全省河湖長制工作會上作典型發言,尤溪縣獲全省2024年度河湖長制工作正向激勵。
閩湖水庫(尤溪段)美麗河湖建設等生態治理項目加快推進,一河兩岸治理建設,不僅改善流域水質,更為沿岸城鄉居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居民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
“以前下趟樓得數著台階、躲著坑窪。現在電梯一按,小廣場遛彎,再到紅色驛站量血壓,日子像換了頻道。”近日,尤溪縣城關鎮南溪社區的老居民陳阿姨,高興地向記者講述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變化。
蚊蠅亂飛的柴火間、菜地、違建混合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的停車位和漂亮整潔的樂園。從“臟亂差”到“淨暢美”,尤溪縣用4年時間讓尤溪河沿岸41個老舊小區、10267戶、4萬余居民的生活底色悄然煥發新顏。
生態為基,繪就城鄉融合新圖景。尤溪縣分步推進集鎮環境整治,基本達到集鎮環境整治3.0版鄉鎮4個、2.0版鄉鎮6個﹔聯合鎮統籌推進樣板集鎮二期創建,被省住建廳列入2024-2025年閩台鄉建鄉創合作創建成效突出樣板名單。尤溪縣獲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評定的全省唯一的2025年“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試驗項目﹔半山村榮獲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洋中鎮、桂峰等3個村獲評第一批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鄉鎮、村,管前真地等7個村入選第三批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對象名單。
民生福祉為本,提升城鄉群眾幸福感
近期,位於尤溪縣城關鎮公山公園的公山福道,成了市民們休閑鍛煉的“新寵”。
這條全長5.8公裡的民生休閑通道依山而建,跨越半個鎮區,串聯起市民日常出行、休閑鍛煉與景觀游覽,是連接自然與城市生活的生態紐帶。
很難想象,幾個月前,這裡曾是市民避之不及的“麻煩路”。
因前期設計調整及征地遺留問題,其中約150米路段長期處於未硬化狀態,雨天泥濘難行、沿路邊坡存在溜方隱患、交通標志缺失破損,還涉及部分農戶的征遷問題……今年3月,由縣城管執法局牽頭,聯合城關鎮政府、福建省尤溪國有林場啟動公山福道提升改造工程。
“鎮裡成立了征遷工作專班,連續一個月多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與相關農戶溝通,最終取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城關鎮干部詹振新說,征遷的問題解決后,項目火速開工,全力推進:泥土路段硬化貫通,對沿路雜草、溜方進行清溝清表,規范設置道路標志標線,沿路還新建修繕了公廁、涼亭等民生設施……如今,以全新面貌亮相的公山福道,真正成為暢通群眾出行路、連通百姓幸福感的“民生福道”。
在尤溪口鎮,一場以“小切口、微改造”為抓手的道路“微整治”專項行動正有條不紊地開展。
針對群眾反映的村道狹窄、路面破損等問題,尤溪口鎮成立專項工作組,通過實地摸排建立“問題路段清單”並逐項解決,累計修復路面裂縫、坑窪4處,清理籃球場四周風倒樹、邊溝排水障礙10余處,同時結合村庄綠化補植行道樹100余棵,持續美化路域環境。
民生事,無小事。一直以來,尤溪縣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作為民生項目的重要評價標准,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今年以來,尤溪縣全力推進尤溪職專遷建等6個教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新增學位5030個,城區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有效改善﹔順利推進國省道干線次差路面改造攻堅工程92公裡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9個,有力改善鄉村面貌﹔新購置客貨郵融合車輛12部,開通線路27條,實現鄉村服務站點全覆蓋﹔首批選派10名文化特派員到村駐點幫扶,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上半年,尤溪縣民生支出16.25億元、比增9.5%,推動3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投資4.1億元,佔年度計劃投資的61.7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3.5%、5.0%。(羅姮 肖丹 吳振湖 陳建榮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