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持續提升河湖生態質量  加快打造龍岩特色幸福河湖樣板

2025年08月15日10:09 |
小字號

近日,龍岩市市級總河湖長簽發2025年第1號總河長令,印發《龍岩市全面建設幸福河湖工作方案》,市河長辦配套印發《龍岩市全面建設幸福河湖實施方案》,明確“筑牢防洪屏障、推進碧水修復、實施環境提優、激活流域經濟、延續江河文脈”5個方面重點任務12項具體任務,更指向一個溫暖目標——以水韻靈秀繪就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生態畫卷,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良好的河湖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龍岩市通過加強河湖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等系列舉措,持續提升河湖生態質量。2024年度省對市河湖長制考核第二名,新羅、上杭獲省政府正向激勵。

機制活水 澆灌治理常青樹

制度創新是活水之源。龍岩市堅持以機制創新驅動常態長效治理,創新推出“四級河長+特色河長”雙軌制,在2717名行政河長的堅實基礎上,發展涵蓋697名老兵河長、213名政協委員河長、13名台胞河長的特色民間河長,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協同監管網絡。與此同時,創新河長身份管理制度,以長汀縣為創新試點推進,為全市708名河長頒發專屬“河長証”,調動河長工作積極性。

水土司法碳匯開先河。龍岩市在全國首創水土保持司法碳匯機制,落地首例司法碳匯應用案例,為生態修復注入法治新動能。同時在全省率先探索用水權、“水票制”改革新路徑,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水權交易45單、交易水量3436萬立方米,均為全省最多。

源頭清流 擦亮流域生態色

幸福河湖,根在源頭。龍岩市直擊污染源頭,2023年以來,連續三年組織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攻堅行動,著力提升流域生態質量。

在農業源上做“減法”,全域推進生豬養殖業污染整治,去年以來優化壓減規模豬場368家﹔在工業源上強“管控”,全面推進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同時督促礦業企業嚴格落實污染防治措施﹔在城鄉污水上精“治理”,去年以來完成335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對105個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整治。

今年1至7月,全市主要流域76個國省控斷面Ⅰ-Ⅲ類優良水質比例100%,Ⅰ-Ⅱ類優質水比例86.8%﹔13個市縣級集中式生活水源地和3個主要湖庫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系統保護 幸福樣板入畫來

近年來,龍岩市始終以重投入、強保護為韌,筑牢生態屏障。其中,流域一體化保護修復方面,去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13.3億元,實施河湖領域項目58個,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通過省級驗收。

在水域岸線生態管控方面,無人機巡查、智慧河湖系統廣泛應用,實現中小型水庫大壩監測全覆蓋。涉水行為執法監管方面,“河長+警長+檢察長”協作持續深化,去年以來查處涉水行政案件4起,摸排公益訴訟線索61條,立案56件。

汗水澆灌出看得見的碧水成果,目前龍岩市成功打造新羅小溪河、漳平雙洋溪南洋段等7個幸福河湖“一縣一樣板”,漳平市九鵬溪入選水利部2025年幸福河湖建設項目,獲中央財政水利發展資金8000萬元。

機制創新、源頭管控、智慧賦能、樣板示范……隨著《龍岩市全面建設幸福河湖實施方案》的推進,老區人民將在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轉型之路上打造出更多龍岩特色幸福河湖樣板。(池銀花 陳澤文)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