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古樹也能上保險!廈門同安法院讓38株古樹名木“老有所保”

2025年08月15日11:20 |
小字號

2024年8月,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和福建省林業局聯合出台《關於在破壞森林生態環境案件中適用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損失司法賠償機制的工作指引(試行)》(以下簡稱《工作指引》),在責令違法行為人履行生態修復義務的同時,進一步引導其對被破壞森林生態系統的主要服務功能損失進行賠償。2025年3月15日,《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應遵守的行為規范。

為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助力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在全國生態日來臨之際,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同安區人民法院聯合翔安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翔安支公司等在大帽山農場舉辦“守護古樹名木 共筑綠色屏障”活動,將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損失賠償金用於購買古樹名木保險,為古樹“養老”。

從新芽吐翠到華蓋亭亭,從暗香浮動到綠浪翻涌,每一棵古樹都是自然演變更替的“活化石”,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根脈和生態價值。此前,在同安區人民法院審理的被告人黃某某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一案中,黃某某自願適用《工作指引》,繳納了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損失賠償金,並同意將該款項用於有利於保護、修復森林生態系統的公益性措施。

如何用好這筆賠償金?同安區人民法院法官聯合該案的生態技術調查官,走訪了案發地大帽山農場,詳細了解大帽山的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及現實需求。經調研發現,大帽山農場共有38株古樹名木,具有較大的生態和歷史文化價值。但是這些古樹名木普遍樹齡較高,遇到極端天氣、意外事故時,容易造成傾斜、折斷等損害。針對這一痛點,同安區人民法院提出建立“古樹名木+保險”模式,將賠償金用於為古樹名木購買商業保險,以市場化方式提升古樹名木應對各類風險的抵御能力。

活動中,大帽山農場與人保財險翔安支公司簽訂了《廈門市大帽山古樹名木商業保險協議》。根據協議,當發生自然災害造成樹木無法正常生長情況的,由保險公司按照約定進行賠償助力古樹名木搶救、修復。與會人員還實地走訪大帽山農場,沿山實地勘驗38株古樹,核查樹齡、長勢及風險點,並就日常巡護、檔案管理及應急處置機制現場交流。

接下來,同安區人民法院將繼續探索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損失司法賠償機制與公益性舉措有機銜接,持續健全森林生態系統司法保護體系,完善古樹名木多維度保護救治長效保障機制,打造貫穿事前預防、事中賠償、事后修復全過程的司法保護閉環,為守護綠水青山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洪淳淳 陳星耀)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