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心醫院完成一例高難度心臟瓣膜置換微創手術獲點贊

“廈心醫院的技術堪稱一流,尤其在心血管介入領域的創新突破令人驚嘆!”近日,英國萊斯特大學NHS格倫菲爾德醫院教授Jan Kovac在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以下簡稱“廈心醫院”)觀摩一場高難度手術后,發出了由衷贊嘆。這場令國際頂尖專家折服的手術,是廈心醫院團隊成功完成的一例極具挑戰性的經頸動脈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通過頸動脈入路,僅用12分鐘完成了心臟“閥門”(主動脈瓣)置換的關鍵步驟,並同步處理了復雜的冠脈病變,為一位病情危重的患者打開了生命通道。
“毫米級”精准操控 “一站式”手術挽救患者
一周前,44歲的張先生因持續心絞痛來到廈心醫院就診。這位長期依賴腎透析、曾做過心臟支架手術的高危患者,入院檢查結果令人揪心:心臟三條大血管均有嚴重病變,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且下肢血管鈣化嚴重。多種重疾纏身,張先生的身體早已無法承受傳統開胸手術的巨大創傷,死亡風險很高,微創介入手術是他唯一的希望。
“常規的微創主動脈瓣置換術多從下肢股動脈進入,但患者下肢血管條件極差,這條路行不通。”廈心醫院結構性心臟病科副主任陳翔介紹,團隊果斷選擇了更具挑戰的頸動脈入路。頸動脈直通大腦,操作如同在“雷區”中穿行,必須極度精准、迅速,稍有差池就可能危及大腦。更棘手的是,患者還需同時解決兩條重度堵塞的冠脈血管問題。
面對復雜危重的病情,廈心醫院團隊臨危不亂,在院長王焱的全程指導下,多學科團隊通力合作,僅用12分鐘,就通過頸動脈入路精准完成了人工瓣膜植入的關鍵步驟,並同步疏通了堵塞的血管。為確保手術安全,團隊還同步為患者安裝了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進行循環支持。這場融合了速度、精准與創新的“一站式”微創手術,成功將患者從死亡邊緣拉回。其創新路徑和精湛技藝,讓現場觀摩的廈心醫院“心苗計劃”外籍進修醫生們也深感震撼。
英國權威專家現場觀摩 點贊中國創新方案
據介紹,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是一項針對主動脈瓣病變的微創介入技術,尤其適用於高齡、高危、無法耐受開胸手術的患者。這項技術2002年誕生於法國,2010年進入中國,廈心醫院作為福建省該領域的“開拓者”和“領跑者”,早在2014年就成功完成了福建省首例TAVR手術,並持續引領區域技術發展。作為全國首批心臟瓣膜病介入中心之一,廈心醫院常態化開展各種瓣膜介入手術,技術難度和手術量位居全國前列,並積極推動國產自主創新,聯合企業研發多項創新醫療器械,部分技術產品為國內甚至全球首創。同時,醫院還發起國際醫學人才培養項目——“心苗”訪問學者計劃,面向全球招收優秀青年心血管專科醫師來廈學習進修,將“中國經驗”和前沿技術傳播出去。
手術當日,Jan Kovac全程見証了這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救治,他對廈心醫院的表現給予了極高評價:“我曾在世界80多個國家數百家醫院帶教過,見過許多高水平手術,但廈心醫院的卓越創新工作令人嘆為觀止。”(文/記者 許舒昕 通訊員 付磊 劉雲芳 圖/廈心醫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