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生態日暨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25周年主題宣傳活動啟動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也是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25周年。8月15日,2025年全國生態日暨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25周年主題宣傳活動在廈門一中思明分校舉行。
活動由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辦,廈門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事務中心承辦,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通過攝影作品展、專題片發布、頒獎表彰、宣讀倡議等多種形式,展現廈門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及生態文明建設成效。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廈門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事務中心主任蘇順昌回顧了保護區發展歷程,並呼吁社會各界攜手並肩,共同呵護生態環境,讓“廈門藍”“鷺島綠”成為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亮麗名片”。
同時,該保護區為首批10頭中華白海豚授予“廈門生態市民”稱號,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鯨豚專家現場講述這批特殊“市民”與城市共生的溫情故事,生動詮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現場首發《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5周年專題片》及保護區25周年宣傳畫冊。
現場分享生態保護故事
此外,廈門市資源規劃局森保處處長沈思東向5名各行業參與保護區工作的志願者及一線人員頒發“保護區守護者”証書,表彰他們對生態保護事業的長期投入和無私奉獻。隨后,廈門一中學生代表宣讀《海洋珍稀物種保護倡議書》。
現場頒發“保護區守護者”証書
據悉,宣傳活動期間還將同步啟動配套活動:廈門一中思明分校將舉辦“最美小鳥”生態攝影展,集中展示栗喉蜂虎、中華白海豚等珍稀物種影像及保護法規﹔廈門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事務中心將帶領12組親子家庭,走進火燒嶼中華白海豚救護繁育基地,實地了解中華白海豚救護及繁育知識。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廈門中華白海豚省級保護區、文昌魚市級保護區、大嶼島白鷺省級保護區整合為“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是全國首個以城市命名、以海洋珍稀物種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5年來,該保護區作為城市生態安全屏障、“藍色海灣”核心載體,持續加大科研監測、生態修復、社區共管力度,收獲顯著成效: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穩定,可見率上升,文昌魚棲息地面積不斷擴大,栗喉蜂虎在五緣灣繁衍生息,成為“最美小鳥”的都市家園。(文/許靜 王中堯 圖/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