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周寧:“涼意+暖意”引“候鳥”來棲

享受的是清涼,療愈的是心靈。每到夏天,一群“候鳥”便從全國各地飛往寧德市周寧縣康養旅居,形成獨具特色的文旅經濟現象。除了“涼氣候”,這座地處閩東的“天然空調城”靠什麼吸引“候鳥”翔集?
游客在鯉魚溪夜景中沉浸式“旅拍”。龔鍵榮攝
24攝氏度的夏天剛剛好
“氣候舒適”是外地游客到訪周寧最直觀的初體驗,當以腳步丈量城市后,“山清水秀”就成了揮之不去的初印象。
盛夏時節,當福州、溫州、上海、廣州等地酷熱難耐時,周寧日均氣溫僅24攝氏度,是華東地區的“氣溫窪地”之一。
氣象監測數據最准確,人的體感溫度最真實。記者在周寧縣城戶外行走時,避開太陽直射區域,並不覺得炎熱﹔待在室內,只要通風情況良好,開啟風扇就能感受涼意。
“涼氣候是大自然對周寧最珍貴的饋贈。”說話間,周寧縣文旅局相關負責人攤開地勢圖,揭示了周寧“清涼一夏”的秘密。
周寧地處鷲峰山脈東麓,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峰巒起伏、山陡谷深、溪谷錯綜,平均海拔約800米,特別是縣城所在地海拔約880米,居華東地區之首。
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造就了周寧鮮明的高山氣候:冬少嚴寒、夏無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一級標准,年均負氧離子濃度值達到每立方厘米3466個。
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勾勒出遍布縣域的綠水青山圖景: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2.96%,比全省森林覆蓋率還要高出7.84個百分點﹔54條大小河流織就秀美水網。
俯仰之間,總能望山親水,這讓周寧的每一張生態名片都更加具象化: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中國天然氧吧、全國避暑旅游目的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省級園林縣城、省級森林縣城……
住下來慢下來才是真享受
周寧境內千米以上的山峰多達282座,高海拔村庄星羅棋布。其中,浦源鎮紫雲村海拔1200米,摘得“華東地區海拔最高行政村”的稱號。
紫雲村山環水抱,風景優美,夏無酷暑。村黨支部書記鄭財登告訴記者,早在十余年前,當“‘候鳥式’康養旅居”的概念還未流行時,就有周邊縣市的游客陸續來村裡短住避暑。
近幾年,隨著紫雲村的名氣越來越大,省內外游客紛紛慕名而來,向村民租下房屋長住,部分游客甚至簽下十年租約,把紫雲村當作“第二故鄉”。
“這裡生態好、空氣好,民風也很淳朴,最重要的是氣候比其他城市涼爽多了。”一位游客自退休后經常到周寧避暑,最后選擇紫雲村作為長期的康養旅居地。
福州旅居游客在紫雲村賞魚。龔鍵榮攝
康養旅居的內涵不只是避暑而已,對於注重旅游品質的游客來說,融入當地生活、感受別樣風情,才不虛此行。
福州自駕游客老鄭目前租住在浦源鎮浦源村一家民宿,一日三餐由熱情的民宿老板包辦。以此為駐點,老鄭已經“打卡”了周邊多個旅游目的地。其中,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鯉魚溪·九龍漈景區給他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
鯉魚溪因人魚情篤而聞名於世。800多年來,浦源村民愛魚護魚,傳承著獨一無二的魚塚、魚葬、魚祭文的習俗,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典范。如今,景區內業態豐富,歷史建筑、燈光秀、非遺表演、主題展覽、文創旅拍等,讓游客得以沉浸式體驗鯉魚文化。
慢下腳步,在24攝氏度的周寧,全域何處不是景:華東第一瀑——九龍漈、八閩首景——滴水岩、后垅大峽谷、溪口漂流、七彩后洋、樓坪古村、八蒲“清涼谷”……
寵客模式讓“流量”變“留量”
“涼氣候”催生“熱經濟”,產生的能量有多大?針對周寧縣住宿行業的調研情況顯示,今年1月至7月,全縣住宿行業床位數同比增長23%,特別是進入暑期以來,主要賓館酒店基本滿房,熱門民宿一房難求。
這股文旅熱潮持續涌動,其深層原因在於周寧把服務做到游客心坎上。
7月1日,“周寧有鯉號”動車組列車正式開通,由於恰逢暑期出游高峰期,周寧站日均下客量約700人次,峰值達到1000多人次,加之數量龐大的自駕游客,對周寧旅游服務能力是一大考驗。
為了更好地接住一波波“流量”,周寧科學研判,推出火車站旅客接駁優惠、延長景點公交運營時長、拓展社區巴士服務、新增景區擺渡專線、延長停車場免費時長等,多措並舉優化游客出行服務。(記者 龔鍵榮 通訊員 鄭文敏 湯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