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助力爭創“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  第七屆天津大學校友創新創業大賽廈門賽區比賽落幕

2025年08月27日09:56 | 來源:廈門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海棠鷺放 七項目脫穎而出

第七屆天津大學“海棠杯”校友創新創業大賽廈門賽區決賽現場。陳立新攝

第七屆天津大學“海棠杯”校友創新創業大賽廈門賽區決賽現場。陳立新攝

  8月23日,第七屆天津大學“海棠杯”校友創新創業大賽廈門賽區決賽落幕。24個硬科技項目同台競技,“心衰有源器械研發開放平台”等7個項目脫穎而出,將直通10月1日天津總決賽。這是該賽事首次落地廈門,旨在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與校友創業資源深度融合,助力廈門爭創“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

  廈門賽區決賽由天津大學、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指導,廈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有限公司、天津大學校友總會、北洋海棠基金主辦,廈門火炬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有限公司、天津(北洋)大學廈門校友會共同承辦。

  熱情參與

  天津大學在廈校友企業 攜硬科技項目亮相

  不少天津大學校友代表攜硬科技項目亮相廈門賽區。天津大學校友企業北洋瑞恆帶來的“腦康智環”平台,憑借“讀心術”般的黑科技吸睛——用戶隻需佩戴輕巧可穿戴設備,即可實時捕捉腦電波信號並構建專屬心智模型,該項目一登場便獲得多位投資人青睞。

  據北洋瑞恆研發實驗室負責人汪靜嬡介紹,公司核心團隊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領域深耕多年,其研發的相關產品應用場景廣泛,既能用於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篩查與干預,也可助力打造美業行業療愈空間。

  另一校友企業艾科夫則展示了一款“硅碳負極用多孔碳樹脂材料”。艾科夫首席科學家王仁遠表示,這種材料主要用於鋰電池制造,能精准匹配新能源汽車、低空飛行器對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鋰電池的需求。

  “我們採用了全新技術路線。”王仁遠介紹,公司以不飽和樹脂為前驅體制備材料,不僅工藝獨特,還具備規模化生產條件。借助股東28萬噸不飽和樹脂的產能支撐,艾科夫已實現技術到量產的轉化,目前公司已落戶廈門火炬石墨烯新材料產業園,產品已供應國內頭部電池企業,滿足新能源汽車高能量密度電池需求。

  首次登鷺

  24個參賽項目登場 賽事將長期落地廈門

  作為天津大學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的重要組成,天津大學“海棠杯”校友創新創業大賽自2019年舉辦首屆賽事以來,已成功舉辦六屆,大賽足跡遍布全國18個省市,累計吸引超千個硬科技項目參賽,撬動各類融資超50億元,成為國內高校創新創業領域的標杆賽事。本屆大賽共設四個賽區,包括天津賽區、合肥賽區、寧波賽區以及廈門賽區。這也是天津大學“海棠杯”校友創新創業大賽首次落地廈門。

  決賽現場,廈門火炬高新區有關負責人推介了廈門市和火炬高新區創新創業環境、人才政策,向天津大學校友、企業家、投資人拋出合作“橄欖枝”。廈門賽區決賽以“線上+線下”路演的形式進行,24個參賽項目代表依次登場介紹。入圍決賽的項目主要來自生物醫藥與大健康、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等前沿產業領域。

  作為大賽主辦方之一,北洋海棠基金是以天津大學天津校友企業家為主,聯合其他校友企業家共同設立的創業投資基金。截至目前,該基金直投參賽項目15個,投資金額達1.5億元,帶動聯動投資20億元,培育出了投后111億元總估值的硬科技參賽項目軍團,雲遙宇航、航天馭星、玻色量子等明星項目更是躋身行業前列。

  每屆天津大學“海棠杯”校友創新創業大賽的分賽區設置,都是根據校友參賽情況而定的。北洋海棠基金發起合伙人、天大科技園總經理何勇軍表示,在廈門的天大校友很早就表達了承辦賽事的意願,今后將長期在廈門賽區舉辦。北洋海棠基金與天津大學“海棠杯”校友創新創業大賽互為支撐——大賽為北洋海棠基金源源不斷輸送優質項目,而基金則為項目提供資本賦能。

  大賽將充分依托天津大學在科研創新、人才培育、學科建設等方面的深厚積澱與優勢資源,以精准對接產業需求的敏銳度與加速成果轉化的執行力,推動一批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在廈門這片創新沃土上扎根生長、繁茂成林,讓天津大學學術基因與廈門產業脈絡深度交融,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貢獻“天大智慧”和“天大力量”。

  深化合作

  創新聯合體協同攻關 助力高校成果來廈落地

  大賽現場,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分別與天津大學智能與計算學部、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簽署合作協議,將攜手共同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並支持福建省人工智能產業園建設,共同開展技術經紀人學歷和非學歷教育培養。

  此外,廈門火炬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有限公司、廈門北洋海棠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廈門高新科創天使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北洋海棠基金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促進天津大學優質科技成果在廈門轉移轉化、促成火炬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和海棠基金合作,共同開展硬科技早期項目投資和支持校友創新創業。

  當前,廈門正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全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爭創“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通過完善“企業和高校‘共同出題’、創新聯合體協同攻關,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協同發力,高新園區承接落地”的創新體系,廈門著力打通從技術策源到成果轉化、從創新賦能到產業孵化的創新鏈條,推動更多硬科技項目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以爭創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為契機,火炬高新區成立廈門火炬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有限公司,全力助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產業化落地,建立“平台+高校+企業”合作機制,形成了以人才智力為支撐、轉移轉化平台為載體、科創耐心資本為保障的“三位一體”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助力高校優質科技成果來廈順利落地,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記者 張海軍 通訊員 雷飏 郭文晨)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