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新聲”筑“新巢” 廈門思明新就業群體友好城區“再升級”

“這天氣哪哪都暴熱,我們的站點還沒有設置空調,根本待不住……”騎手小劉黝黑的臉上堆著無奈。
“已經與公司溝通,籌劃站點搬遷,新的站點會有更大空間,更好的配套生活設施,請大家放心!”餓了麼壹馳中華城站站長老黃在本子上認真記下訴求,並做出回應。
組織開展懇談會現場。思明區委社會工作部供圖
目前,新的站點已經搬遷完成,困擾小劉的難題被推動解決,這是廈門市思明區以餓了麼(廈門)民主懇談會為橋梁,推動該平台騎手與物流服務商、平台三方開展平等協商,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以實際成效取信於騎手的生動縮影。
自去年以來,思明區深入實施“近鄰黨建·凝‘新’聚力”工程,在完善機制、優化服務、激發作用等方面持續發力,精准對接新就業群體需求,聚力為新就業群體構筑友好“暖新”家園。
構筑服務矩陣凝聚新就業群體
明亮的空間場所、豐富的功能分區……8月7日,思明區開元街道“為民辦實事”重點項目——新鄰驛站暨工會驛站·后江社區站點揭牌。這個108平方米的“溫馨港灣”,24小時為新就業群體提供12項暖心服務,讓首批體驗的“小哥們”驚喜不已。“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跑,現在有這麼好的驛站能讓我們歇歇腳、充充電,真的很開心。”圓通快遞員杜繼生說。
來自思明區委社會工作部的數據顯示,目前該區在新就業群體集中的商圈、園區、地鐵口等地已布局127個“新鄰驛站”,因地制宜提供醫療健康、家庭關愛、法律咨詢、優惠餐飲等服務,並打造8個街道級點位開展24小時全天候服務,成為該區全方位提升新就業群體在轄區工作、生活友好體驗的生動寫照。
思明區開元街道新鄰驛站暨工會驛站·后江社區站點揭牌。思明區委社會工作部供圖
建設“新鄰驛站”,只是思明區實施對新就業群體身心關懷的舉措之一。這個廈門商業資源高度集聚的行政區,近年來外賣、快遞、網約車、直播等新興行業蓬勃發展,新就業勞動者群體已超過8萬人,相關企業192家。今年以來,按照區委常委會相關工作部署要求,思明區委社會工作部印發《思明區為新就業群體辦實事工作方案》,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各群團組織以及各街道,聚焦新就業群體身心關懷、權益保障、職業成長等3個方面發布27條工作措施,全力推進為新就業群體辦實事工作。
其中,在身心關懷方面,思明區委社會工作部多措並舉積極打造關愛服務新就業群體“思明品牌”。
“對外發布邀請,匯聚相關區直部門、新就業群體平台企業和用工單位,以及服務保障新就業群體的愛心企業、社會組織等力量,成立思明區新就業群體關愛聯盟,構建暖新家園、聚新港灣、護新陣線。”思明區委社會工作部工作人員介紹,第一批共招募21個區直部門、22家企業和社會組織加入關愛聯盟,其中6家愛心企業捐贈了電飯煲、微波爐等物資,為29名新就業群體實現“微心願”,價值近1.5萬元。
一名快遞員在“新鄰驛站”內歇息、充電。思明區委社會工作部供圖
不僅如此,在思明區,關愛、友好服務新就業群體的理念還延展到更多場景。
8月13日,筼筜街道嶼后西社區攜手市康復醫院開設暖“新”診室。新就業群體憑借工作証平台接單記錄、直播時長証明等,不僅可享受就醫專用綠色通道,還可享受免收挂號費、診查費及體檢優惠餐等“福利”。“打心底裡十分感動。”韻達快遞員吳良君說,快遞員們常年送貨,腰肩容易出問題,現在有綠色通道還能免費挂號,連體檢都有折扣,“真是暖到了我們心坎上。”
快遞員在暖“新”診室體檢。思明區委社會工作部供圖
在梧村街道,嘉禾良庫設置了8類40余個服務設施,推出新就業群體友好服務導覽圖,打造新就業群體友好園區﹔在鷺江街道,華僑海景城小區通過搭建樓棟指引牌、布設“騎手友好地圖”等舉措,創新打造“厚哥倆”品牌,打造出新就業群體滿意、居民支持、物業聯動的友好場景典型,實現快遞、外賣小哥等新就業群體送貨送餐“方便停”“輕鬆達”。
“厚哥倆的‘厚’,閩南語諧音‘好’。”工作人員介紹,思明區正推廣打造“厚哥倆”友好社區品牌,積極營造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友好氛圍,推動小區、商圈、樓宇與新就業群體攜手同行,共同打造有溫度、能感知的美好環境,目前已將鷺江街道小學社區、筼筜街道嶼后西社區、梧村街道濱中社區、嘉蓮街道長青社區等4個社區列為首批試點社區,以推動解決新就業群體工作過程中在社區場景遇到各類難題。
務實保障權益提升生活品質
“非常感謝中心工作人員,他們幫了我很多……”回憶起勞動爭議案的解決,外賣員小鄧對廈門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中心思明分中心工作人員滿是感激。
原來,一次送餐時的意外導致小鄧手臂受傷,短時間內無法工作,而在多次與外賣平台協商賠償無果后,他撥通了中心調解熱線……介入這起新就業群體勞動爭議案后,該中心建議其優先通過商業保險索賠,並聯動平台介入調解,期間還啟動法律援助機制,安排律師現場指導,最終幫他拿到了5萬元理賠款。
“中心創新運用‘調解+法援+服務’三維服務體系,從保險理賠、日常關懷到法律糾紛,為新就業群體提供‘不斷檔’的支持。”中心主任張玉榕說。
“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優勢,整合各方資源,用情用力推動解決新就業群體急難愁盼,全面提升新就業群體生活品質。”思明區委社會工作部工作人員介紹,在思明區,象上述案例中如此暖心的服務、務實的保障舉措屢見不鮮。
如,思明區委社會工作部聯合區司法局、區人社局,會同一家律師事務所圍繞新就業群體實際生活中困難以及較常涉訪涉訴問題,開展深入分析研判,針對維權保障、職業傷害保障、企業用工規范、勞動安全等主題,編印系列《思明區新就業群體普法宣傳手冊》,對新就業群體和相關企業開展精准普法。
又如,為解決新就業群體家庭暑期孩子無處可去的煩憂,筼筜街道開辦暑托班為新就業群體提供托管服務。“不僅有專業的老師輔導作業,更重要的是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安全、快樂的成長環境。”朴朴騎手朱先生說,自己整天在外奔波,最擔心孩子獨自在家的安全問題,這個暑托班讓自己心上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暑托服務再度升級。”思明區總工會工作人員介紹,今年,為解決新就業群體子女暑期看護難題,區總工會積極發動指導基層工會開辦4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子女暑托服務專班,惠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子女100余人,彰顯了思明區緊貼新就業群體需求,充分整合各類資源,用服務和關懷讓新就業群體真切感受到溫暖。
助力職業成長共建友好家園
上午10點,結束早餐高峰配送后,外賣騎手小許帶上愛心醫藥包裹,來到嘉蓮街道蓮秀社區住戶黃阿婆家中,開展結對幫辦活動,“舉手之勞能讓城市變得更好。”小許說,自己是一名黨員,在加入“金哨子志願服務隊”后,因頻繁的服務互動,主動認領與轄區高齡獨居老人黃阿婆結對,力所能及幫助老人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這讓他收獲了歸屬感和成就感。
而在鷺江街道小學社區華僑海景城小區,最近加入“近鄰幫幫團”志願服務隊的快遞員小嚴,常常在社區、小區在開展潔淨家園活動時搭把手。“社區、小區為我們營造了非常友好的服務環境”,他說,自己發揮騎手優勢,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於閑暇時積極參加垃圾分類巡查、環境衛生整治等志願服務活動也是應該的。
“堅持共建共治,筑起連‘新’橋,為基層治理注入‘新’動能。”思明區委社會工作部工作人員介紹,新就業群體不僅是城市建設的“生力軍”,也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全區多措並舉充分調動新就業群體積極性,在助力他們職業成長的同時,有效激發他們成為城市發展的共建者和共享者,共同搭建起一座友好家園。
思明團區委聯合廈門大學推出思明星光夜校·廈大南強青年夜校,設置16門課程,涵蓋科技、人文、健康等多個方面,助力18—35周歲的志願者與“新就業群體”青年技能更上一級台階﹔思明區總工會聯合廈門市紅十字會開展了4場系統化的應急救護培訓,涵蓋創傷包扎、心肺復蘇、骨折固定等實用技能,積極賦能區網約配送行業聯合工會志願服務隊隊員服務能力提升。
“鼓浪嶼好小哥”快遞青年服務隊隊員為老人剪發(資料圖)。思明區委社會工作部供圖
此外,思明區還積極引導政治素質高、群眾認可度好的新就業群體參與行業治理和城市治理,培育新就業群體志願活力,組建“壹路同行”等10余個新就業群體志願團隊,並取得良好成效。
在鼓浪嶼上,“鼓浪嶼好小哥”快遞青年服務隊,踐行“遠親不如近鄰”理念,在為島上居民、游客遞送快遞的同時開展志願服務上千次,獲得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在開元街道,新近成立的由快遞員、外賣騎手組成的“新動志願服務隊”,通過“三隨”工作法參與到社區治理的日常中來……
“要共同打造有溫度、能感知的美好環境,實現新就業群體與城區的雙向奔赴。”思明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隨著平台經濟蓬勃發展,外賣騎手、快遞小哥、家政服務人員等新就業群體,已成為城市運轉不可或缺的“擺渡人”。他們穿梭大街小巷、服務千家萬戶,用汗水澆灌城市煙火氣,用堅守保障社區便捷度。今后,將持續著眼新業態發展和新就業群體需求,深入實施“近鄰黨建 凝‘新’聚力”工程,實踐總結黨建凝心、服務暖心、共治連心“三心”工作法,不斷貼心打造系列暖“新”服務,“進一步提升黨組織對新就業群體的關愛質效,推動新就業群體更好融入社會治理,不斷增強新就業群體的城市歸屬感、社會認同感和職業榮譽感,切實讓新就業群體進得來、留得下、聚得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