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唯頭銜論”到“實績導向”  福建龍岩將人才評價“指揮棒”交給用人主體

2025年08月28日14:31 |
小字號

人才怎樣用好,用人單位最有發言權。當人才評價的“指揮棒”真正交到經營主體手中,會迸發出怎樣的創新活力?

近年來,龍岩市推動300余家重點企業自主評定高層次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實現人才標准與產業需求精准對接,突破傳統評價模式,生動詮釋了“讓專業的人評價專業的人”的改革理念。如今,閩西革命老區正以人才評價改革為引擎,走出一條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三類人才各展其長 評價機制轉型收獲人才紅利

人才評價改革的意圖,在於讓不同類型的人才都能找到施展才華的舞台。在龍岩,高層次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三類群體的成長軌跡,清晰勾勒出評價機制轉型的生動圖景。

通過園區與企業聯合推薦的“直通車”,龍合智能董事長楊靜被認定為省級高層次人才。這枚“市場認証”的金字招牌,不僅讓企業成功吸引到商業投資,更促成與高校的深度科研合作。在人才紅利的催化下,企業自主研發的無人智能裝卸設備躋身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行列。今年以來,龍岩已有75名像楊靜這樣的實用型人才通過企業自主認定。

紫金礦業的823名技能人才,則見証了產業工人成長通道的暢通。從電工、機修鉗工等傳統工種,到重冶火法冶煉工等特色崗位,再到鑿岩台車司機等智能化新職業,企業自主認定的技能等級體系,讓“干得好”比“考得好”更受重視。正如企業負責人所言:“每個崗位都能出專家,這些扎根一線的技能人才,正是產業升級的底氣所在。”

德爾科技的6名特殊人才以硬核成果詮釋了“貢獻導向”的價值。他們參與10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斬獲16項國家級獎項,其中3人主持的高端半導體項目摘下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最高獎。這些數字背后,是評價標准從“看頭銜”向“看實效”的根本轉變。

當評價標准變得多元,人才創新的活力自然奔涌而出。“改革就是要破解‘四唯’困局,讓會創新、能干事、有貢獻的人才真正站到C位。”龍岩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袁偉天說。

三項舉措精准發力 讓用人主體握好評價“話語權”

人才評價改革的突破,離不開制度設計的精准發力。龍岩市人社局緊扣企業痛點,打出“放權、賦能、破障”的改革組合拳,讓用人主體真正握住評價的“話語權”。

企業自主評價認定機制的建立,直擊高層次人才“引育難”痛點。《龍岩市人才自主評價認定實施辦法(試行)》明確規定,專精特新“小巨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等重點企業,可自主認定急需緊缺人才,經舉薦的人才可免評審直接入選省市級人才庫。這種“企業點將、政府認賬”的模式,讓龍合智能這樣的企業能快速鎖定實戰型人才,破解了“論文好看、用著不行”的選人困境。

技能評價模式的創新,為技能人才鋪就了成長階梯。龍岩授權企業制定企業評價規范,推行“過程化考核+業績評審”模式,將評價重心從“會不會操作”轉向“能不能解決問題”。在紫金礦業,一位隻有初中文化的老鉗工,因破解進口設備維修難題,被破格認定為高級技師。這種“賽場選才”的機制,讓更多一線工人看到“憑本事吃飯”的導向。

特殊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的開通,進一步完善了企業實用型人才評價制度。針對“學歷不夠但能力夠、資歷不足但貢獻足”的專技人員,龍岩將重點企業和縣域重點產業中解決重大技術難題的骨干納入“特殊人才”范圍,允許破格申報中級職稱。兩年來,當地已有82人通過這條通道獲評職稱。

五對關系辯証施策 在平衡與協同中釋放改革活力

龍岩改革的深層啟示,在於對五對關鍵關系的精准把握——

在“放與管”的平衡中,龍岩實現了“真授權、強監管”的有機統一。企業獲得充分自主權的同時,政府通過事中事后監管確保評價質量,這種“放管結合”讓改革既放得開又走得穩。

在“需與供”的對接中,評價標准與產業需求實現深度融合。企業自主制定的標准直指崗位實際,使高層次人才與核心技術需求契合度達100%,技能人才崗位匹配度超95%,真正做到了“按崗評價、人崗相適”。

在“引與留”的統籌中,良性生態加速形成。企業實施自主評價后,關鍵技術骨干流失率大幅下降,印証了“評得准才能留得住”的朴素道理。當人才感受到“被看見、被認可”,自然願意扎根奉獻。

在“才與產”的互動中,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實現深度耦合。評價指揮棒引導人才向技術攻關一線聚集,為有色金屬、文旅康養等千億級產業集群提供了堅實支撐,彰顯了“人才興則產業興”的發展邏輯。

在“政與企”的協同中,政府角色實現華麗轉身。從“前台評審”到“后台服務”,從“直接管理”到“制度供給”,這種職能轉變既提升了行政效能,又鞏固了親清政商關系,為改革深化營造了良好環境。

龍岩用一組數據標注了改革實效:全市人才總量突破52萬人,高層次人才數量同比增長45%,帶動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提升28%,特別是為82名企業特殊人才破格評定職稱,有效激發了企業創新活力。這些數字背后,是人才評價機制從“行政主導”向“市場主導”的深刻變革,是“人才紅利”向“發展紅利”的生動轉化。(余列江 郭書賢)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