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黨建調研行丨巧解基層“老大難”,看老小區的新生機

李唯一
2025年08月29日16:5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近日,人民網黨建調研行走進福建,首站聚焦高質量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挖掘可復制、可推廣的好故事、好經驗。

“樓道牆皮脫落成這個樣,弄到身上臟的不得了。”

“樓下雜草叢生、蚊虫成團,小朋友沒有了玩耍的場所。”

“灌木叢裡藏污納垢,天氣一熱小區裡臭烘烘的。”

……

在廈門市集美區杏林街道,“老破舊”寧寶社區海韻華庭小區曾一度面臨基層治理難題,居民已不止一次地這樣抱怨。

海韻華庭小區始建於2005年,因環境破舊、野草蔓生被居民稱為“原始森林”。物業費繳交標准低、物業管理費用收支平衡難、居民提高交費標准意願弱等是老舊小區常遇到的現實問題,在海韻華庭小區也不例外。隨著物業與居民之間矛盾頻發,雙方常因“錢怎麼花”產生糾紛,時間久了,動用公維金修繕小區設施也無人作主,社區環境難以得到維護與改善。

“社區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作為黨員,我們應該有守護家園的覺悟和擔當。”2023年,居民傅智勇接過了海韻華庭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的重擔。作為退休英語教師,剛接觸基層治理的他面對基層一線令人眼花繚亂的糾紛與矛盾,也犯起了愁。

“解決好廣大居民急難愁盼是當務之急。”傅智勇不像印象裡的“書生”,他行動力強,迅速聯合業委會成員,集體討論出多個方案供業主選擇。最終,88.9%的業主選擇嘗試用“物業顧問制”的方式,推動社區實現“自治”、問題得以解決。

海韻華庭小區環境整治后,步道、涼亭、綠蔭替代了曾經的“雜草叢生”。人民網 李唯一攝

海韻華庭小區環境整治后,步道、涼亭、綠蔭替代了曾經的“雜草叢生”。人民網 李唯一攝

“物業顧問制”也被稱作“物業酬金制”,即由業委會統一管理物業費,不僅按月撥付物業人員工資、耗材費用等,還可將結余資金滾存用於小區改造。這一制度的推行,將物業與業主的目標推向一致,雙方共同發力“把小區建設得更好”,徹底改變了此前“物業與居民之間矛盾頻發”的局面。

摸索出了新的制度,如何推動其落地見效?

傅智勇回憶,在廣泛征求業主建議后,業委會將牆皮脫落改造列為社區環境整治的“第一要務”。業委會副主任、退休工程師陳炳虎精通工程管理,於是主動擔起小區改造“設計師”的角色。他自己畫圖、自己測算,琢磨著請一家裝修公司為小區牆面“換新裝”,卻測算出這需要一大筆費用,“現在正是居民問題急需解決的時候,請公司的資金既然超出預算,咱們就自己干!”他說。

刻不容緩,業委會這邊方案一出,物業與部分業主就通力協作起來,登樓梯、扛水泥、刷油漆,將業主自治積極性與物業管理專業性充分結合起來,讓海韻華庭小區環境整治這項“第一要務”被“推上日程”。兩個多月后,大家隻花了不到市場價一半的費用,就自主完成了社區牆面改造。

“社區的力量來自每一位居民”“有什麼問題我們共同面對”“我們要一起創造美好的家園”“我也是黨員,我也要參與社區改造”……

看到困擾社區已久的“老大難”得以解決,越來越多的居民、物業員工等從“各掃門前雪”到“共護一片天”,陸續加入社區環境整治的“大部隊”——修建灌木叢、增設停車位、鋪設鵝卵石路面、引入智能飲水機、捐贈乒乓球桌等體育設施、購置大理石桌凳及遮陽傘……隨著各家各戶紛紛行動起來,“社區”這一大家共同的“家園”,變得更加充滿希望。

“現在小區環境越來越好了,真是‘舊貌換新大不同’!”海韻華庭小區居民林江龍感慨,“以前下班后,恨不得‘三步用兩步走’趕緊回家,現在曾經的灌木叢、雜草都變成健康步道、健身設施了,每天吃完飯就想下樓活動一下。”

海韻華庭小區內的器材設施。人民網 李唯一攝

海韻華庭小區內的器材設施。人民網 李唯一攝

從“怨聲載道”到“點贊連連”,海韻華庭小區的“老破舊”迎來“新面貌”,通過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社區環境整治不必再為資金發愁——2024年,海韻華庭小區通過停車位、快遞暫存櫃等途徑實現公共收益12萬元,並將其全部用於化糞池清理、路燈更換等環境、設施的整治、提升中。

“老破舊”到“新面貌”的蛻變,離不開社區黨委、業委會、物業、居民等各方的努力,這是海韻華庭小區堅持“黨建引領、業主參與、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互評、成果共享”的結果,也是集美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縮影。

近年來,集美區結合老舊小區多、老年人多、老樓院多、基礎設施舊的“三老一舊”現狀,全面推行社區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黨員群眾廣泛參與的“一核多元”黨建引領治理體系。隨著黨的力量逐漸向基層下沉,當地黨的組織體系正進一步向基層治理末梢拓展,而小區作為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和工作著力點,將為解決基層治理難題、建設幸福美好家園探索出更多創新可行的新路徑。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