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州市發布2025年第1號總河湖長令

2025年09月01日15:49 |
小字號

近日,福州市發布2025年第1號總河湖長令,印發《福州市幸福河湖建設實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年度具體工作和任務目標,科學謀劃福州市幸福河湖建設工作,要求按照“點上精筑、串點成線、全面鋪開”的幸福河湖建設總體思路,突出“一縣一特色,一河一主題”,形成“堤庫結合、蓄泄並舉、軟硬兼施、洪澇並治”的水安全保障體系,打造“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貫通一體的水環境治理體系,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大格局,培育壯大以“福水”品牌為核心的水經濟發展體系,建立覆蓋全市域、全體系、全要素的水文化保護利用格局,建設“安全、生態、宜居、文化、富民、智慧”的幸福河湖,努力把海濱城市、山水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讓有福之州更好造福於民。

《方案》設立了總體目標,要求貫徹落實福建省“防洪提標、生態提質、環境提優、發展提效、文化提能”五大行動部署要求,統籌美麗河湖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全域旅游發展、和美鄉村等建設等工作,高標准打造“安瀾可靠、健康活力、親水宜居、和諧富足、水興文盛”的幸福河湖體系,全面繪就“水潤三江、幸福閩都”的詩畫山水福州畫卷。

《方案》要求,至2030年,閩都幸福河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河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河湖功能品質不斷提升,全市流域面積200平方公裡以上河流(湖泊)100%建成幸福河湖,其中五星級評價達標率不低於80%。

福州市幸福河湖建設要以“五橫六縱四脈十樞雙帶”水網格局為骨架,依托閩江、敖江、龍江、大樟溪四大主干水系,分區施策、精准推進。建設思路突出脈絡引領、分區聚焦、時序安排和目標導向,統籌推進防洪提標、生態提質、環境提優、發展提效、文化提能,全面實現“安瀾可靠、健康活力、親水宜居、和諧富足、水興文盛”目標。

《方案》明確五大任務:一是實施“防洪提標”工程,打造“安瀾可靠”幸福河湖。暢通江河洪水通道,構筑沿海防潮屏障,提高洪水調蓄能力,加強城市(鎮)防洪排澇建設,開展山洪防治工程建設。

二是實施“生態提質”工程,打造“健康活力”幸福河湖。強化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強化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推進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與水源地保護,加強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升級清潔小流域與濕地生態修復,開展重點流域水生態修復。

三是實施“環境提優”工程,打造“親水宜居”幸福河湖。深化河湖保護治理,推進河流濕地修復,賦能文旅多維提升。

四是實施“發展提效”工程,打造“和諧富足”幸福河湖。構建水經濟價值轉化體系,激活生態資源潛能﹔實施河湖精細分區治理,打造特色示范樣板﹔拓展“河湖+”融合業態,賦能親水型城市發展。

五是實施“文化提能”工程,打造“水興文盛”幸福河湖。深化河湖文化遺產保護與價值挖掘,拓展河湖文化傳播載體與品牌影響力,創新水文化業態與全域聯動機制。

《方案》從四方面強化保障措施:一是組織保障。依托河湖長制工作體系,壓實牽頭單位、配合單位及縣(市)區人民政府主體責任,明確職責分工,強化部門協同聯動。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健全工作機制,錨定建設目標,科學分解年度任務,確保責任落實到崗到人。通過高效組織與閉環管理,保障幸福河湖建設各項任務高標准、高質量完成。

二是資金保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統籌安排水利資金,優先支持幸福河湖項目實施。同時,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大力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著力構建市場化、多元化、可持續的投融資機制。通過優化資金配置,確保生態修復、經濟發展與社會效益深度融合,實現項目長期良性運行。

三是技術保障。強化專家智庫支撐,完善項目全周期技術管理與服務機制。重點加強對施工技術、資金管控及工程質量的精准分類指導,最大化項目效益。深化前期論証與過程監測,及時破解建設瓶頸。注重將幸福河湖建設與鄉村振興、水旅融合、水行業投融資創新等戰略緊密結合,提升項目綜合價值與可持續性。積極引入先進適用技術,為科學、高效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四是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各類傳播媒介的輿論引導作用,加大幸福河湖建設進展與成效宣傳力度,拓寬公眾知情與參與渠道。強化宣傳策劃,創新宣傳形式與載體,增強公眾互動性,引導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構建多層次、立體化宣傳格局,切實提升群眾對河湖生態環境改善的獲得感、幸福感,廣泛凝聚社會共識與建設合力。(林心潔 張玫瑰)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