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首歌揭開龍岩抗戰史上那一段青春歲月

2025年09月03日11:01 | 來源:閩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首歌揭開一段崢嶸歲月

“台灣是我們的家鄉,那兒有人五百萬不自由﹔台灣是我們的家鄉,那兒有花千萬朵不芬芳。”9月1日,當激揚的《台灣義勇隊少年團團歌》在龍岩四中的操場上響起時,全體學生肅穆站立,共同追思當年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

說起組織學生演唱《台灣義勇隊少年團團歌》的初衷,龍岩四中黨總支書記沈明輝深有感觸,他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接觸到長期致力於研究台灣義勇隊和少年團歷史的新羅區第十四屆政協委員賴武華,看了這首歌的曲譜后,被深深打動,於是就萌生了這個念頭。

“龍岩四中是當年少年團抵達龍岩登岸的地方,今天我們開展這樣一次活動,就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讓孩子們銘記歷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沈明輝充滿感情地說,這首歌將作為龍岩四中合唱團的傳統曲目傳唱下去,讓台灣義勇隊少年團的抗戰精神教育一代代學生。

1939年2月,以“保衛祖國,收復台灣”為宗旨的台灣義勇隊在浙江金華誓師成立,同時成立了台灣義勇隊少年團。少年團成員主要來自台胞中的少年兒童和抗日志士遺孤,平均年齡10來歲。《台灣義勇隊少年團團歌》就誕生於少年團成立之初,這首歌曲由牛光祖作曲、張一之作詞,歌曲字裡行間飽含著對光復台灣的期盼和抗戰必勝的決心。

龍岩四中的操場旁至今還保留著一個水碼頭,那是1942年3月27日,台灣義勇隊少年團的團員們從浙江金華撤離,經漳州抵達龍岩的上岸地點。台灣義勇隊和少年團駐龍岩期間創辦了《台灣青年》報,並多次出擊廈門對敵作戰。少年團成員除了勞動、學習外,還廣泛開展各種抗戰宣傳活動,以及慰問傷兵、募集寒衣、公演話劇、街頭歌詠等。他們是那個年代的抗戰宣傳員,用稚嫩的身軀,為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於在龍岩期間隊員人數有較大的發展,台灣義勇隊改為台灣義勇總隊。到1945年,隊員人數達381人,編為4個支隊。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后,台灣義勇隊及少年團成員回到台灣。(記者 郭健 王大禎 藍文婧)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