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稅務:近五年綠色稅收優惠超600億元

2025年09月05日12:4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近日,福建省“強基提效·點綠成金”綠色稅收服務高質量發展技能競賽決賽在福州舉行。現場競賽,全面展示了近年來福建省綠色稅收服務發展大局的新亮點、新成效。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八閩大地,“兩山”回響。近年來,福建省稅務部門深入踐行“兩山”理念,近五年累計征收綠色稅收近270億元,兌現綠色稅收優惠超600億元,支持引導企業“逐綠而行、向綠而興”,積極融入全省綠色發展大局。

稅引節水:告別粗放漫灌,走向智慧集約

一衣帶水,青山拂袖。2024年12月1日起,水資源費改稅試點全面實施,閩浙邊界跨省取水企業一度面臨“跨政策協同難、跨區域監管難、跨機構辦稅難”等痛點。

如今,福建壽寧與浙江泰順、慶元、景寧四縣稅務、水利部門建立“綠稅通”常態化協同共治機制,簽訂《跨省界“水稅易辦”合作框架協議》,確立數據互通、標准互認等5個方面18項協作內容﹔編制《兩省水資源稅省定事項政策口徑對比清冊》,梳理跨省政策差異6大類11項,明確操作規范﹔設立4個“閩浙通辦”專窗,開設遠程幫辦中心“雲窗口”,平均申報時間壓縮至2分鐘。

“納稅申報不用跨省跑,只要就近到本縣專窗。遇到難題還可以連線遠程幫辦中心‘雲窗口’解決。”泰順縣友誼水利樞紐有限公司負責人曾小愛感受到跨省辦稅的便利。

在閩清縣池園東洋水電站,水電站機組穩定運行著,轟鳴聲均勻有力。財務人員許艷楓介紹,“以前繳水資源費要先查繳款碼后繳費,現在通過電子稅務局就能和其他稅種一起合並申報,企業在一次性稅源採集之后,每季度申報只要輸入取水量或發電量就能自動算稅,申報、繳稅、開票都線上辦,方便多了。”

水資源稅改革在推進,企業節水意識在增強。榮膺“國家綠色工廠”的福建三寶鋼鐵有限公司經過節水改造,噸鋼產品用水量從2.5噸下降到1.43噸,是全省首批享受“工業用水達到國家用水定額先進值納稅人減征20%水資源稅”政策的企業之一。2025年以來企業享受稅收優惠12.85萬元,實現了節水、減稅、提效的良性循環。

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省新增申領取水許可証1087戶,納稅人戶數比原繳費人戶數增長12.32%﹔城鎮公共供水納稅人較改革前季度平均少繳1006.95萬元,地下水取用水量較去年季度平均下降22.73%,集約節約用水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現。

稅促減排:破解治理困局,推動綠色轉型

“清新”福建,碧空如洗。2024年福建省9個設區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為98.3%,這既是全省企業降污減排的縮影,也見証著綠色稅收的有效助力。

東山縣是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坐落在此的漳州旗濱玻璃有限公司經過2024年節能減排技改,國家重點調控的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第三季度月均濃度分別從242mg/m³降至51.5mg/m³、從440mg/m³降至288mg/m³。在這背后,環境保護稅正發揮著積極作用。東山縣稅務、生態環境部門輔導企業算清“政策紅利賬”“綠色生態賬”,公司2024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環境保護稅同比少繳了47%、25.6%。

據悉,自2018年開征環境保護稅以來,“多排多繳、少排少繳、不排不繳”的稅制設計,持續發揮綠色調節作用,有力引導企業提升環保意識、加快低碳轉型、減少污染排放。

“煙囪裡冒的白煙,其實是水蒸氣!”華能福州分公司環保專工許赫男介紹,企業氮氧化物排放濃度遠低於國家標准,脫硫效率穩定在98%以上。2021年以來享受各項稅費優惠超1.5億元,其中環境保護稅減免589.65萬元。許赫男表示,“真金白銀鼓勵我們主動減排,公司還制定了《環保監督管理規范》。少排污染物就是對企業發展的長遠投資。”

在南平,2024年以來南平鋁業合規享受環境保護稅減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各類稅收優惠1516.97萬元。該企業董事長周策說,“在稅收等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們與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合作,建設鋁合金碳排放監測計量體系平台。自項目實施以來,單位產品碳排放強度降低近12%,在國際市場實現了3.7億元綠色訂單。”

據統計,2021年以來全省城鄉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廠累計享受環境保護稅免稅2.64億元,2024年國家重點調控的大氣污染物氮氧化物環境保護稅收入比2021年下降11.51%,發揮了環境保護稅對企業的激勵引導作用,推進形成“國家減稅—企業減排”的良性循環。

稅助利廢:資源綜合利用,促進循環發展

“廢棄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隨著資源綜合利用行業稅收優惠落實落地和資源回收企業“反向開票”措施實施,這句話成了福建省廣大經營主體越來越廣泛的共識。

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福建省資源綜合利用行業享受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優惠達127.33億元,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了積極支持。

走進福建創世紀鋁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隻見各類回收的零散廢舊電器拆解物整齊擺放。這些被平常人視為廢品的舊物堆積如山,卻是該企業生產的重要原料。“這些報廢的鋁制品,通過冶煉加工,不僅能夠有效避免二次污染,還能讓它們重新‘變廢為寶’。”該公司負責人陳勤介紹,廢鋁回收冶煉是一個投資周期長、回報慢的項目,需要不斷更新設備和技術革新。2024年,企業享受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即征即退稅收優惠200余萬元。“我們將這筆錢用於煅燒和鋁條加工設備的改造升級,鋁提純率增加了約3個百分點,進一步提升了‘變廢為寶’的能力,為企業增產蓄勢。”陳勤說。

在漳州,漳州市聖元環保電力有限公司今年以來已享受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即征即退優惠363.66萬元。“發電系統及配套設備造價高昂,引進一套汽輪發電機組就耗資1020萬元,稅收優惠給公司綠色發展增強了底氣。”公司財務林志鵬介紹,被棄置的生活垃圾在這裡變成了“寶貝”,垃圾焚燒不僅可轉化熱能發電,剩下的垃圾爐渣還可進一步回收和加工。如今,公司日處理垃圾量達500噸以上,年發電量可達13600萬千瓦時。

在資源回收行業上游,散戶數量多,大多為自然人,申請代開發票的意願較低,“第一張發票”缺失問題長期困擾企業。“之前我們在向自然人收購廢鋼材時,常面臨企業所得稅成本列支無票可依的稅務風險。”福建安溪安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吳志翔坦言。

2024年4月29日起,我國開始實施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政策,資源回收企業可以按規定向上游出售廢舊物品的自然人開具發票,解決該類企業取得購進發票難題,減輕企業辦稅負擔,大幅降低涉稅風險,推動合規經營。

如今,安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已向銷售廢鋼的91個自然人“反向開票”,有效解決企業“取票難”問題,合規經營底氣更足。聯盛紙業(龍海)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李春征也表示,2024年公司開具廢紙收購發票1.8萬份,源頭票缺失問題得到解決后,稅費成本節約782萬元,還防范了涉稅風險。

為進一步推動“反向開票”落地見效,漳州用好底賬,精准推送政策,幫助企業懂政策、會開票、能合規﹔三明持續深化“項目管家”稅費服務,泉州設立“反向開票”咨詢專窗,福州建立問題響應機制……輔導企業高效規范完成開票。截至2025年6月底,福建省共有468戶資源回收企業向19.8萬名自然人反向開票,開票金額308.51億元,開票份數31.17萬份,有力支持了“兩新”政策落地落實。(陳藍燕 李可)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