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精神血脈 走好育人之路
廈門大學舉行2025年新教職工入職典禮

9月6日上午,廈門大學舉行2025年新教職工入職典禮,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傳承學校海納百川、禮敬群賢的優良傳統,激勵廣大教職工躬耕教壇、擔當作為,勇擔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時代新人的重任。
廈門大學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榮,校長張宗益出席並與新教職工逐一握手、致意,歡迎他們加入廈門大學大家庭。典禮由校黨委常務副書記林東偉主持。
“南強杰出貢獻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化工學院教授鄭南峰,“南強杰出貢獻獎”獲得者、原常務副校長、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教授鄭學檬﹔副校長史大林,校黨委原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徐進功,校黨委常委、宣傳部/教師工作部部長高和榮,校長助理謝兆雄﹔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環境與生態學院教授盧昌義,人文與藝術學部主任、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教授鄭振滿﹔閩都陳嘉庚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朱孟楠等出席,2025年新入職教職工,學校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各學院(研究院、直屬系)黨政領導,離退休教師代表,師生代表等400余人參加典禮。
典禮現場
“一位好老師,勝過萬卷書。教誨如春風,師恩似大海……”上午9時,伴著學生司儀的誦讀聲,新教職工在“引導師”鄭學檬、盧昌義的帶領下,徐徐步入會場。
入職典禮伊始,與會人員觀看了視頻《烽火長汀》,重溫教育抗日、篳路藍縷的南強歲月。
新教職工代表分批上台,張榮、張宗益為他們頒授校徽,贈送講述學校從教四十年以上優秀教師先進事跡的書籍《南強師者》。
“我志願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史大林的領誓下,新教職工庄嚴宣讀了《人民教師誓詞》。隨后,學生代表朗誦了頌詞《南強師頌》。
為新教職工代表頒授校徽
為新教職工代表頒授校徽
贈書
新教職工代表陳安軍說:“選擇廈門大學,對我而言既是偶然的心動,更是必然的選擇。當我了解到廈大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深厚積澱,看到信息學院為科研工作者搭建的頂尖平台,感受到‘嘉庚精神’中蘊含的家國情懷與實干精神時,我知道,這裡就是我實現人生理想的地方。站在前輩先賢的肩膀上,我們唯有奮力前行,方能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這份選擇的重量。”
“年齡可以增長,頭銜可以變化,可一旦停止了學習,我們的教學與學術生命便會悄然枯萎。”教師代表鄭南峰表示,“無論是新技術、新理論,還是跨領域的研究動態,始終保持開放、積極的學習心態不僅是我們科研突破的關鍵,更是我們在講台甚至是服務管理崗位上持續煥發光彩的根源。不必急於求成,不必過分焦慮。每一步踏實走,每一件事認真做,時間會給你答案。”
張榮表示,學校正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需要全體廈大人共同參與、團結奮斗,希望新教職工要鑄魂弘道,堅守“立德樹人”的初心本色,涵養高尚師德師風,做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要勤業篤行,升級“啟智善教”的能力本領,切實提升自身數字素養和應用能力,引導學生在未來場景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開拓創新,勇擔“強國建設”的時代使命,將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主動承接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重大任務,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要同心共進,書寫“百年南強”的嶄新篇章,以主人翁姿態主動投身學校謀劃“十五五”發展、加快一流建設進程中,發揮各自所長,積極建言獻策,為譜寫教育強國建設的絢麗華章貢獻智慧和力量。
典禮現場
據悉,去年9月至今,共有250余名新教職工入職廈門大學。(文/王志鵬 區浩文 圖/庄華 李敏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