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黨建調研行丨用“心”孕育動力源,共建黨建“朋友圈”

陳藍燕 李唯一 楊灝昱
2025年09月08日14:5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近日,人民網黨建調研行走進福建,首站聚焦高質量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挖掘可復制、可推廣的好故事、好經驗。

245平方米的多功能展廳可免費預約,企業舉辦年會無需額外尋覓場地﹔

引入專業心理咨詢機構,為高壓工作的IT從業者打造專屬“心理港灣”﹔

統籌布局暖“新”驛站,為網約配送員、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提供飲水、充電、應急醫療等便民支持……

人民網黨建調研行一行走進廈門軟件園三期黨建共同體。人民網 李唯一攝

人民網黨建調研行一行走進廈門軟件園三期黨建共同體。人民網 李唯一攝

這一系列“便民+服務”場景,均來自廈門軟件園三期黨建共同體。

作為服務園區企業與職工的核心載體,廈門軟件園三期黨建共同體不僅功能齊全,更精准選址於人流量最大的體育中心,宣傳黨的主張、展示園區發展成果,讓黨建服務真正“貼近人、吸引人”。

近年來,隨著廈門市招商引資政策持續優化,各類產業園區普遍出現新情況:一個園區存在多個管理部門,所屬權益也涉及多個部門交叉。與此同時,還面臨園區黨建工作主體不明確、權責劃分不清、各方力量凝聚不足等新問題,這些都成了制約園區黨建工作進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廈門軟件園三期黨建共同體率先探索,搭建“一體兩翼三級”管理架構,構建清晰的權責協同體系:“一體”以黨建共同體為園區管理核心﹔“兩翼”依托集美區委組織部、集美區委社會工作部及火炬高新區非公黨委作為指導單位﹔“三級”通過黨建聯席會(定計劃、下目標)、黨建辦公室(日常運作、跟蹤落實)、黨建工作站(非公黨建指導員+人才服務員+樓宇管家,具體執行)分層落地工作,解決管理主體多元、權責不清的問題。

通過構建黨建共同體,廈門軟件園三期將各企業黨組織“擰成一股繩”:黨組織關系仍保留在原屬單位,但黨建活動同步開展、資源互通共用。“既尊重原有隸屬關系,又實現‘抱團發展’,讓黨建不再是‘單兵作戰’。”廈門集美區委社會工作部常務副部長、集美區委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工作委員會書記沈迪說。

近3000冊藏書中有不少紅色讀物,供園區員工免費借閱。人民網 楊灝昱攝

近3000冊藏書中有不少紅色讀物,供園區員工免費借閱。人民網 楊灝昱攝

作為廈門市體量最大的園區,廈門軟件園三期遵循“為您用心”的服務宗旨,探索、實踐“care”黨建工作法,有效助推園區企業高質量發展。

“廈門整體營商環境在全國表現優異,集美區更是走在前列。在‘優等生’的基礎上,我們希望把‘服務’做深做實,讓企業感受到更有溫度的支持。”沈迪表示。

更巧的是,在研討“care”黨建工作法時,團隊發現“care”一詞本身便蘊含“關心、關懷”之意,恰好與“為您用心”的宗旨深度契合。“這不僅是一個工作方法的名稱,更是我們服務理念的延伸:用‘關懷’鏈接企業,用‘用心’溫暖職工。”沈迪補充道。

在服務企業發展上,廈門軟件園三期黨建共同體主要通過兩條線來提供服務。一是日常的職能部門服務,二是通過企業內的黨組織書記,在園區聯席會擴大會上專門解決問題。

“比如企業反映交通不便,我們會立刻邀請交通部門、公交集團參會,共同商討解決方案。”集美區非公黨建工作指導員劉倩文舉例,公交集團在此過程中扮演“資源整合平台”角色,精准對接供需﹔會后還會通過黨建素質評價機制跟蹤進度,對未達標的事項持續督促,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調研團一行在廈門軟件園三期交流學習。人民網記者 陳藍燕攝

調研團一行在廈門軟件園三期交流學習。人民網記者 陳藍燕攝

除了“急難愁盼”的即時解決,廈門軟件園三期黨建共同體還通過“陣地實體化運作”深化服務。園區黨群服務中心聚焦“政治、服務、孵化、輻射”四項核心功能,截至2025年7月,已開展科技政策宣講會、暖“新”關愛行動等活動206場,覆蓋8315人次,真正成為“黨群服務平台、人才成長空間、品牌培育基地、園區交流中心”。

園區還成立“企業幫幫團”服務專班,由屬地鎮(街道)黨(工)委副處級領導干部和專職非公黨建工作指導員組成,分片區“點對點”指導企業黨建,補位解決基層問題。同時,明確“有求才去”的服務原則,因此不主動、不隨意上門干擾企業日常運營,避免“無差別走訪”帶來的干擾。

廈門軟件園三期黨建共同體的服務,不止於“基礎保障”,更延伸至“產業鏈賦能”。

園區構建“黨建+人才”、“黨建+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成立“紅色HR”隊伍,設立“HR導師幫帶崗”,為企業培養專業性人才﹔組建集炬紅領顧問團、專家智囊團等黨員服務團隊,鏈接“集美區TOP金融賦能研究院”,每月定期開展“益企服務日”活動,引導園區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專利、稅收等專業性咨詢服務。推動企業合作,利用園區產業資源優勢,舉辦園區產業鏈沙龍等活動19場,構建產業合作生態圈。

“非公企業黨組織力量相對薄弱、自有資源有限,單靠自身很難發揮大作用。”沈迪坦言,廈門軟件園三期黨建共同體的核心價值,正在於“聚合力”——聯動周邊社區、醫院、高校、國企等單位共建,搭建資源互換平台,將分散的組織資源轉化為企業可觸達的發展資源。“從幫企業找‘痛點’,到一起解‘難點’,讓黨建真正成為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動力源’。”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