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建設“綠色標尺” 書寫生態高分卷  “廈門市創新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入選全國優化營商環境創新實踐十大案例

2025年09月09日11:09 | 來源:廈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建設“綠色標尺” 書寫生態高分卷

我市創新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為高質量發展“明底線、劃邊框”。圖為筼筜湖美景。

廈門市創新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為高質量發展“明底線、劃邊框”。圖為筼筜湖美景。記者 林銘鴻攝

在第三屆營商環境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發布中國優化營商環境創新實踐案例,“福建省廈門市創新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打造優化營商環境綠色樣板”案例入選。(廈門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曉珍 攝)

在第三屆營商環境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發布中國優化營商環境創新實踐案例,“福建省廈門市創新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打造優化營商環境綠色樣板”案例入選。記者 黃曉珍攝

  廈門市實施環境准入集成改革,實施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推行區域評估、融合審批,有效解決企業准入難、審批時間長、項目落地慢等問題。截至目前,共指導超過1.3萬個建設項目科學選址、優化布局或調整工藝,已有超2900個項目受益於環境准入集成改革,為企業累計節約審批時限8.7萬個工作日,節省論証費用超億元。

  該成效,得益於廈門市堅實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基礎。廈門市創新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在全域134個管控單元基礎上,實施“一單元一策略”精准管控。創新推出准入清單實施細則、管控單元管理清單,建成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應用平台,集成239個要素圖層和10萬多條環境准入要求,為364個行業提供准入指引,為高質量發展“明底線、劃邊框”。

  金鑰匙閃耀,“綠色標尺”再獲殊榮——9月8日,在第三屆營商環境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發布中國優化營商環境創新實踐案例,“福建省廈門市創新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打造優化營商環境綠色樣板”案例入選。值得一提的是,該案例是十大案例中,唯一一個生態環境領域案例,也是全省唯一入選案例。

  【亮點1】

  創新分區管控體系 讓“綠色標尺”刻度更精細

  “真是沒想到,環評批復當天就拿到了,比預期時間快了一個月,為開工建設爭取了寶貴時間。”海滄區廈門特寶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工地上,企業相關負責人林世超激動地說,“項目建成后,將有力推進新藥研發進度,解決研發人員實驗場所不足的困難。”

  從“一個月”到“當天”,環評批復大提速的背后,正是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在精准發力。“廈門市不斷完善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主動晾晒環境准入條件,為企業解決項目准入要求不透明、不具體等問題。”市生態環境局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處長詹源告訴記者。

  近年來,廈門市將生態環境管控要求整體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等規劃,通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應用平台與“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台的互聯互通,建立空間共管、業務共商協同機制,有效疏通“規劃打架、互為前置”等影響企業項目落地的堵點。

  在深入實施“多規合一”的基礎上,准入清單也精准實施——廈門市將全域劃分為134個環境管控單元,根據每個管控單元的資源稟賦和生態要求,發布差異化生態環境准入清單。在此基礎上出台管控單元管理清單,進一步細化實施“一單元一策略”,指導企業照單准入。

  “同時,我們印發實施准入清單實施細則,明確123個重點發展行業、177個一般行業、64個其他行業的准入導引,科學指引企業進駐主導行業匹配的管控單元,通過‘管控單元+行業’雙准入模式,讓‘綠色標尺’刻度更精細。”詹源介紹道。

  【亮點2】

  創新智慧應用平台 為企業提供科學“私人定制”

  “早在2020年,我們就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應用平台,與廈門市‘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台互聯互通,真正實現環保關口前移,實時參與‘多規合一’項目生成和決策。”市生態環境局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三級主任科員吳靜婕邊說邊向記者展示系統界面。

  在系統首頁,工作人員點開“圖層”,下拉菜單中,設有不同專題,點開,還有更詳細的分區。這一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應用平台,真正做到打破信息孤島,發揮數據資源優勢,構建助企惠企審批服務新范式。

  平台中,將國土空間、產業布局、市政設施、生態環境等239個要素圖層和107713條生態環境准入條件整體融入廈門市全域空間,管控圖層智能疊加,一張圖實現跨圖層分析、多要素識別、全行業匹配,形成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智慧內核。

  此外,平台還開發應用准入研判等功能,企業可自主開展准入研判和選址導引,輸入行業代碼和選址坐標,即可自動形成准入意見。2025年以來,平台已指導超過500個項目優化布局或調整工藝。

  “運用大語言模型,平台可提供AI智能問答、研判、審批、監管等服務,推動建設項目從環境准入、審批落地到排污監管的全鏈條智慧化。”在吳靜婕演示下,記者看到,平台10秒內就回復企業咨詢、5分鐘內生成生態環境准入意見,並生成環評批復輔助審批,為企業提供科學精准的“私人定制”。

  【亮點3】

  創新環境准入機制 改革持續勇闖“深水區”

  制度體系搭建好后,如何用好才是關鍵。近年來,廈門市在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建設基礎上,不斷勇闖“深水區”,繼續深入推進環境准入各項制度集成改革,切實降低企業成本負擔,助力企業提升效益。

  在環評審批中,廈門市實現“一諾千金”——擴大告知承諾制適用范圍,目前已涵蓋全市66類報告表。符合條件的建設項目作出承諾后即來即辦,批復立等可取。數據統計,單個項目平均可為企業節約30個工作日的審批時限,加速省市重點項目落地。

  在區域評估中,廈門市做到“一本共享”——出台市級區域綜合評估(環境影響)地方標准,翔安南部新城等11個片區開展區域綜合評估(環境影響),覆蓋國土面積超80平方公裡,統一評估、成果共享,相應減少項目環評審批,變被動審批為主動服務,變企業付費為政府買單,變企業單體評價為片區整體評價。

  在排污許可中,廈門市達成“一証統管”——系統集成排污權交易等5項制度融合改革,橫向打通環評與入河、入海排污口3項審批業務,縱向打通環評、排污權、排污許可3個事項,通過排污許可証承載環境管理要求。單個項目全流程可為企業節省70個工作日以上,節約費用最高達80萬元,省材料、省時間、省費用,為企業高質量綠色發展添足智慧動力。(記者 王玉婷)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