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聚焦“教育強市”二十七條措施  厚植育人為本根基

——龍岩市施行“教育強市”戰略三周年綜述

2025年09月09日12:00 | 來源:閩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聚焦『教育強市』二十七條措施 厚植育人為本根基

龍岩市入選第二批“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漳平市入選“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等5個全國榮譽﹔

“紅古田·紅故事”系列思政課等4個項目獲全國推廣﹔

“數字驅動教育新生態改革”等3個經驗做法在全國交流會議上交流﹔

“精准把握‘四個減負增效’督導”等5個案例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

一組組亮眼的工作成績,是龍岩市自2022年9月全市教育發展大會召開以來,實施“教育強市”戰略的真實寫照。

教育是國之大計,也是黨之大計。龍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把教育工作作為“一號民生工程”來抓,出台《龍岩市實施“教育強市”戰略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三年來,市委、市政府將教育發展納入區域高質量發展核心議題,全市各級各部門主動圍繞“教育強市”戰略27條措施搭平台、強保障、優服務,形成“目標一致、行動同步、力量聚合”的工作態勢,推動教育事業從優到強,向“質”而行。

黨建領航:讓思政立德融入育人鑄魂全過程

龍岩市始終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起黨政“一把手”挂帥、黨委分管領導統籌協調、政府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的教育工作推進機制。2022年以來,市委主要領導每年定期召開全市高中校長座談會。目前,全市310所獨立法人中小學校建立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完成率達100%。

思政育人結出碩果。龍岩學院被確認為全省“行見八閩”大思政課西部片區研學實踐圈牽頭單位,建設龍岩市“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22個,推進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在全省率先建設啟用“家校協同育人平台”,成立24個市級學校家庭教育工作室,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

人才筑基:讓良師方陣撐起“教育強市”脊梁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拓寬教育人才引進渠道,龍岩市組織赴北京師大、東北師大等高校開展人才引進,共引進169名教育類人才。2022年以來全市招聘中小學幼兒園新任教師3900余名。

“龍岩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台和優厚的待遇,引進人才的子女屬於第一批政策性入學第一梯隊的政策更讓我能安心從教。”2023年岩籍引進人才、龍岩一中錦山學校教師林純玲表示。

“龍岩給的安家補助和公積金貸款提額政策解決了我的后顧之憂,我打算長期扎根。”2022年人才引進生、龍岩一中教師蘇少華說。

林純玲與蘇少華正是龍岩市教育系統“筑巢引鳳”的代表。2022年以來,龍岩市制定下發《龍岩市教育類引進生管理辦法(試行)》,累計發放一次性安家、生活、購房補助等2600余萬元﹔制定下發《龍岩市基礎教育緊缺急需學科人才生活津貼管理辦法》,累計發放生活津貼91.2萬元,用“真金白銀”吸引優秀人才來岩從教。

外引的同時,內育持續完善。制定《龍岩市名校長、名師工程實施方案》,評選龍岩市第三屆名師325名、名校長18名,首屆名班主任40名,成立342個市級名師、名校長工作室,13個龍岩市“省級名師名校長”工作室、40個名班主任工作室。

教師待遇的“暖心賬”更讓隊伍穩下來。近三年,各縣(市、區)、市屬本級認真落實公辦中小學年度考核獎的財政保障比例高於公務員10%﹔2900余名優秀教師和名師名校長,享受中心城區免費乘坐常規公交車輛、市域內國有A級景區首道門票免費等優待政策……

此外,龍岩市還通過優化教師編制資源配置,打破層級與區域限制,近年來已從市級及部分縣(市、區)統籌近1400名事業編制,定向調劑至生源流入多的地區。推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2022年以來交流教師累計達5100余人次。

均衡提質:讓“家門口的好學校”從願景變實景

“以前總擔心劃片學校教學質量跟不上,總怕孩子起步就落后。如今龍岩蓮東中學龍鋼分校一挂牌,教育的顧慮沒了。”該校七年級學生家長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龍岩“總校制”辦學的民生溫度。

作為推動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核心抓手,龍岩市創新推行“135”緊密型“總校制”辦學模式改革,形成“全域統籌、全鏈融合”的優質教育生態。全市納入“總校制”改革的學校共100所,連城縣、龍岩市實驗小學入選省“總校制”辦學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單位。

在學前教育領域,把普惠與優質擰成一股繩。目前,全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為94.76%,73所公辦園開設103個托大班,10所公辦園領辦托育園,小區配套幼兒園已開園18所,滿足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上學”“上好學”的願望。

跨區域合作更讓優質資源“動”起來。著力打造“老區+灣區+特區”教育合作機制,廣龍兩地教師累計互訪交流2249人次,1700名學生開展研學實踐,簽訂廈門龍岩新時代教育山海協作協議,選派94名教師、校長赴廈門學校交流挂職。廣州市34所學校、廈門市33所學校與龍岩市學校結對,實現全域、全學段覆蓋,打造革命老區教育對外合作典范。

創新賦能:讓“優質配套矩陣”激活教學內生動力

龍岩師范附小四年級(6)班的科學課上,科任老師通過AI將課本封面上的殲-10C、殲-16和殲-20三架殲擊機生成動態三維模型,栩栩如生的立體戰機“飛入”課堂。“智慧校園的建設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高效,通過趣味化、生活化的形式,激發學生對科技的好奇心,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該校校長賴麗華說。

當前,龍岩市已實現多媒體教學設備“班班通”全覆蓋。龍岩一中錦山學校等6所入選省級智慧校園試點校,龍岩市實驗小學入選“全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形成“點上突破、面上推廣”的良好態勢。

創新改革,一直是龍岩教育不懈奮斗的方向。除智慧校園建設外,龍岩市在教育支撐機制、教研能力建設、職業教育發展等方面步履不停。

——優化教育支撐機制。2023年以來,新增公辦幼兒園43所,增加學位4990個﹔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學位24165個﹔共改造近視防控照明教室4233間﹔137所學校已完成鞏固或新建心理輔導室……

——聚力教研能力建設。全市七所縣級教師進修學校的標准化建設全面接受了省級評估。依托“芳梅教育發展基金”,與北京師大簽訂培訓協議,2022年以來累計培訓教研員5期共900人次。

——賦能職業教育發展。龍岩學院獲批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目前已招生﹔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汀州校區揭牌成立並於今年秋季正式招生,創新開展市域中高職聯合辦學新模式﹔創建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2025年度全省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中,龍岩達標率居全省第一。

征程萬裡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當下,龍岩正以滴水穿石的韌勁和敢為人先的闖勁,舉全市之力深入實施“教育強市”戰略,為加快推進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筑牢教育根基,奮力書寫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龍岩答卷”。(記者 高秀珍 通訊員 馮寶慶 林龍杰)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