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協作譜新篇 醫療精耕惠閩西
浙大二院與龍岩市第一醫院深化醫療協作 助力閩西醫療水平提升

山海不為遠,攜手向未來。今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簡稱“浙大二院”)與龍岩市第一醫院的醫療幫扶協作已進入第九個年頭。作為全國知名的現代化研究型綜合性醫院,浙大二院以其心臟中心、腦科中心、創傷中心、腫瘤中心等優勢學科的突出實力,為龍岩市第一醫院提供了全方位的幫扶。
八年的幫扶,是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生動實踐,更是“山海協作”的醫療典范。幫扶之下,龍岩市第一醫院不僅綜合實力得到提升,躋身全國地市級醫院百強,獲批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和高質量發展試點醫院,更讓閩西革命老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
八年山海情 構建“輸血+造血”機制
自2017年締結幫扶關系以來,兩院已完成兩輪緊密協作。2023年4月,兩院正式啟動第三輪協作簽約共建。為了積極響應龍岩需求,浙大二院選派神經內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高峰,擔任龍岩市第一醫院副院長,在神經內科合作共建上予以了重點支持。在高峰的用心指導和幫扶下,浙大二院管理、技術、教學、科研、文化體系,原汁原味地移植到了龍岩,也標志著兩院合作進入新階段。
“技術幫扶是‘輸血’,人才培養才是‘造血’。”作為博士生導師,高峰深諳此道。他深度參與神經內科學科建設,牽頭孵化成立了龍岩市第一醫院神經醫學中心,整合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康復科和醫學影像科等優勢資源,強強聯合推進中心建設,還定期組織科室業務學習、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助力閩西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高峰與神經內科醫生們進行病例討論。陳泉庄攝
同時,高峰牽頭對醫院管理、人才培養以及科研工作全面幫扶,優化了多項醫療流程和管理制度,通過深入調研,提出“門診不限號”、延時門診、開設周末門診等管理舉措,方便患者就醫,門診量得到顯著提升﹔積極牽線搭橋,派出龍岩一院的業務骨干赴浙大二院進修學習,並邀請浙大二院專家團來岩進行手術示范和學術交流。
“高峰同志來我院挂職的這兩年,確實帶來了很多新氣象。”龍岩市第一醫院黨委書記陳開紅說,“他不光是神經內科的專家,在管理上也很有思路,真正把浙大二院‘追求卓越’‘患者與服務對象至上’的管理和服務理念帶到了這裡,值得我們敬佩和點贊。”
八年來,浙大二院累計選派高峰、劉炳辰、胡穎紅等10余位專家長期駐點,共派出127名專家來院指導,覆蓋神經內科、肝膽胰外科等10余個重點學科﹔龍岩市第一醫院則派出241名管理干部和141名業務骨干前往浙大二院輪訓。通過“長期派駐+短期幫扶”“現場指導+遠程互動”“專家下沉+來院進修”的多元模式,浙大二院將先進技術、管理理念和文化逐步移植到龍岩市第一醫院,成效顯著。
攜手向未來 讓優質醫療資源深植閩西
合作期間,兩院攜手向未來,針對閩西地區常見病、高發疾病等,重點在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肝膽外科等學科進行深度協作幫扶。在學科建設方面,重點扶持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腫瘤等專科﹔技術提升方面,引入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等先進設備,開展“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等先進技術﹔人才培養方面,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提升本地醫療團隊水平﹔科研合作方面,聯合開展臨床研究,提升科研創新能力﹔管理優化方面,移植先進管理理念,提高醫院運營效率。
在浙大二院的全力支持下,幫扶成果豐碩,龍岩市第一醫院取得顯著、跨越式發展:獲批“國家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示范醫院”和首批“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參與的研究成果在《Nature》等國際期刊發表,實現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零的突破﹔連續多年在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位列“A”系列﹔顯著降低患者外轉率,讓閩西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隨著第三輪合作的深入推進,目前,兩院正持續書寫更多惠及民生的新篇章。對此,陳開紅表示:“醫院完成了從量到質、從弱到強的蛻變,這離不開浙大二院的全力幫扶。”
值得一提的是,高峰還引入了浙大二院的“導師責任制”績效考核機制,狠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通過率。其中,2024年,該院規培通過率達98.68%,居全國前列。“‘浙二標准’帶來的不僅是制度,更是一種追求卓越、關注細節的思維模式。”龍岩一院一位中層管理干部說。
高峰與上杭縣醫院簽約。賴穎嵐攝
此外,上杭縣醫院也是高峰重點幫扶的醫院。幫扶期間,高峰不僅關注臨床診療,更著力推動科室學術能力的提升。在他的鼓勵與指導下,上杭縣醫院神經內科團隊主動投身學術研究,並發表4篇國內外學術論文,科室科研實現了“零的突破”。(郭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