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今年投洽會上,“老外”都在看什麼?

林銘賢
2025年09月11日15:0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九月的廈門,海風輕拂,細雨和暖陽交織出別樣的海濱風情。在美麗的鷺島,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投洽會”)如期而至,來自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機構齊聚於此,讓這座海濱城市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投資盛會之一,投洽會是中國對外經貿交流的重要平台。

主題展區作為投洽會“展、會、談”三位一體的核心組成部分,既是展示全球投資機遇與產業成果的直觀窗口,也是銜接展會交流與商務洽談的關鍵紐帶。

在12萬平方米的展區中,外國來賓的目光究竟聚焦何處?又是什麼吸引著他們紛至沓來?

看綠色,新能源汽車備受矚目

去年,“綠色中國”主題專區首次在投洽會上亮相,今年的主題專區分為農業食品、新能源和綠色低碳三大板塊,同樣吸引了不少目光。

最受外國友人關注的,當屬新能源板塊。

在展區內,紅旗、小米、蔚來等品牌的新能源車前,時常能看到外賓的身影,外國採購商拿著手機近距離拍攝車身設計、充電接口與內飾細節,還不時坐進駕駛座,親手操作車載智能系統,向工作人員追問續航裡程、電池安全等問題。

我國新能源汽車引不少外賓關注。人民網 林銘賢攝

我國新能源汽車吸引不少外賓關注。人民網 林銘賢攝

沿著新能源板塊的展台向前,不少外國訪客在體驗完新能源汽車后,腳步不約而同地轉向了不遠處的廈門海辰儲能展台。

“我們公司是廈門首家獨角獸企業,是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前五強,在中國電力儲能電池出貨量方面位列第二。”展區內,工作人員指著展台上陳列的儲能電池產品,向圍攏的外國客商介紹,“無論是支撐新能源汽車的超快充網絡還是企業園區生產用電,都能提供穩定的儲能保障,實現高效適配。”

現場簡短的問答交流意猶未盡,外商代表團主動提出與工作人員交換聯系方式,手機掃碼、名片遞接間,雙方都難掩合作期待。

據了解,專區還同期舉辦了歐洲企業與成都經開區投資對接會等主題活動,眾多外國政府及投資機構、跨國公司、龍頭企業代表圍繞新能源產業集群建設與企業“出海”等議題展開了深度研討。

綠色中國,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全球目光,成為“老外”們在投洽會上探尋綠色投資機遇的熱門之地。

看“新潮”,智能機器人“吸睛”十足

循著輕微的機械運作聲,創投中國·智能機器人產業專區映入眼帘。這裡以“科技藍”為主色調,展區兩側白色線條勾勒出機器人運動軌跡,像一座“未來實驗室”。數十家企業的機器人產品有序擺放,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各展所長,外國賓客們或駐足觀看,或伸手互動,原本“高冷”的科技,在此變得充滿溫度。

“這個是無軌導全位置爬行焊接機器人,我們的機器人可以說做到了全球頭部。”見外賓經過,博清科技展區的工作人員主動迎向前介紹,邊說邊指向展台上一台通體呈銀黑色,體型不大但透著一股“工業硬漢”質感的焊接機器人。

幾位來自德國的外賓看得格外專注,忍不住俯身,眼神緊盯著正在爬行的機器人,不時點頭,隨后伸手向展區工作人員要了一份宣傳冊子。

人形機器人“吸睛”十足。人民網 林銘賢攝

人形機器人“吸睛”十足。人民網 林銘賢攝

另一側的人形機器人憑借“軟萌”的造型,瞬間抓住了不少外國友人的目光。“你好啊!”眼前的機器人微微前傾,向身前的“老外”打了聲招呼,隨后快速切換成英語和他們“嘮起家常”。這位熱情的“小東道主”,惹得外國友人不由得會心一笑,在展台前駐足良久。

當前,我國是全球第一大機器人生產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由2015年的3.3萬套增長至2024年的55.6萬套,服務機器人產量為1051.9萬套,同比增長34.3%。

從工業型“硬核”焊接機器人到服務型“軟萌”人形機器人,投洽會的智能機器人展品,正是中國機器人產業從“跟跑”向“並跑”“領跑”跨越的縮影。

看未來,熱點城市“熱度值”拉滿

9日上午,本屆投洽會“投資熱點城市”授牌儀式舉行,南平、漳州、莆田、曲靖、臨汾、銀川、昆明、長沙等8個城市共同入選2025年“投資熱點城市”。這些投資熱點城市在展區設立專區展台,通過各種形式,展示城市的投資環境、產業優勢和發展規劃。展區內人頭攢動,外國友人們穿梭在各個城市展台之間。

“昨天剛來了一批外國人,投洽會志願者也很‘給力’,幫著我們翻譯。”在銀川市展台上,一名工作人員介紹道,“他們對我們的牛羊毛制品很感興趣,還買走了一隻純羊毛的皮制工藝品呢。”

昆明市展台。人民網 林銘賢攝

昆明市展台。人民網 林銘賢攝

銀川市展台正對面,一陣帶著山野清香的氣息悄然飄來,瞬間吸引了路過的外國友人。循著香味望去,正是昆明市展區正在熬煮雲南的各類菌子。見外賓駐足,展台工作人員笑著遞上一小碟鮮菌湯,這位外國賓客品嘗后眼睛一亮,豎起大拇指,用“夾生”的中文說道:“好吃!”

“好幾個‘老外’被我們展示的鞋子吸引過來。”莆田市展台的工作人員介紹道,“他們對莆田鞋的材質挺關注的,最后帶走了一雙跑鞋。”說著,拿起一雙灰色跑鞋展示起來。作為知名“鞋都”,莆田已形成完整制鞋產業鏈,匯集了千余家鞋企和配套企業。莆田鞋受到外國客商青睞,正是當地產業鏈協同創新的有力體現。

除了8個投資熱點城市,其他地區也借助投洽會平台展現產業優勢。

蘇州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聚焦新材料產業,以“3+3+X”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支撐,展現產業鏈配套與技術研發的硬核實力﹔無錫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政策宣講、模型展示,呈現其在裝備智能化升級與產線集成服務上的領先優勢﹔龍岩市則瞄准全球大健康產業,客商在展區可親身感受護膚品、養生茶等相關產品……

從特色物產,到產業優勢,一個個城市展台盡顯所長,把地方特色稟賦與核心產業競爭力打造成清晰可感的投資吸引力。

投洽會12萬平方米的展區,恰似一幅濃縮中國發展活力的畫卷。外國友人的腳步與目光,不僅聚焦於一個個具體的產品、一項項領先的技術,更投向了中國持續開放的市場與不斷升級的產業生態。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