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廈門市集美區:黨建引領  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2025年09月12日09:32 | 來源:廈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黨建引領 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海韻華庭小區裡,雜草叢生的邊角地經過打理,變成環境優美的休閑角。記者 林銘鴻攝

海韻華庭小區裡,雜草叢生的邊角地經過打理,變成環境優美的休閑角。記者 林銘鴻攝

  業主對小區物業服務不滿意,拒繳物業費﹔物業公司則抱怨物業繳費率不足,成本上漲,運營“入不敷出”導致服務品質下降——在一些老小區,類似的“僵持困境”並不少見。部分小區還因為業委會未成立或運行失效,缺乏有力的管事主體,使小區陷入失管失序狀態。

  這樣的治理難題,也曾在集美區杏林街道寧寶社區一個交房近20年的小區——“海韻華庭”上演。不過,經過近2年的摸索實踐,海韻華庭小區如今已經大變樣。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海韻華庭小區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業主自治+物業顧問’”的新路子,為全市基層治理創新提供了有益借鑒。

  以海韻華庭小區為樣板,近年來,集美區全面推行黨建引領、多方協同、居民廣泛參與的“一核多元”基層治理體系,並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微征集、微協商等“五微”治理活動,精准直擊基層治理中出現的行政依賴、自治空轉、執行乏力等“痛點”,為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探索出可行的新路徑。

  動員熱心人挑重擔 激發小區自治活力

  環境干淨整潔,草木蔥蘢成蔭,老人在綠蔭下的石桌上聊天下棋,孩子們在綠地旁嬉戲玩耍……走進海韻華庭小區,愜意舒適的生活煙火氣扑面而來。這個曾陷入治理困局的小區,如今處處透著生機與和諧,與幾年前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

  “2005年,海韻華庭小區交房。第一屆業委會屆滿后,由於多種原因,2次換屆選舉失敗,由於沒有業委會,修繕需要動用公維金無人作主,業主不滿導致物業繳費率偏低。小區失管失修出現雜草叢生、蚊虫滋生、老鼠泛濫等問題,業主投訴的聲音相當強烈。”挂鉤該小區的寧寶社區黨委副書記林偉旋說。

  社區黨委深知,要解決海韻華庭小區的問題,關鍵在於盡快成立業委會,而“關鍵的關鍵”在於找到有公心、有熱情、有能力的“熱心人”。為此,社區黨委從小區裡的黨員名單入手,開啟了“口碑調查”行動,尋找合適人選。

  社區黨委建立“兩委”包聯小區和網格駐點制度,通過入戶走訪和與物業企業、樓棟小組長、文體骨干等互動交流,從小區黨員和退休的公職人員、退役軍人等群體中發現、識別那些樂於助人、處事公正的熱心業主,建立起“熱心人”信息庫。

  退休教師、老黨員傅智勇首先進入“候選名單”。“傅老師熱心、有公心,小區裡很多居民認識他,也尊敬他。”林偉旋說。為了請傅老師“出山”,寧寶社區黨委書記等人“三顧茅廬”,最終說動傅智勇參加業委會競選。退休的工程公司老總陳炳虎、有財務管理經驗的黃勇士、老法官鐘金慶等多位“熱心人”也參與進來。

  為了提升他們的“能見度”和“可信度”,社區黨委積極搭建平台,組織便民服務、志願服務、鄰裡節進小區等活動,讓更多業主了解他們、認識他們。“成立新一屆業委會,得益於街道、社區兩級黨組織發揮組織優勢,積極發現、動員‘熱心人’參與小區自治。”林偉旋說。

  探索物業顧問制 實現靈活聘用績效激勵

  “新業委會剛成立,原有物業公司就拋來難題,他們提出小區物業費標准太低,如果不漲物業費,物業公司無法保本,合同到期就要撤出。”甫一就任,海韻華庭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傅智勇就遇到“硬骨頭”。

  海韻華庭小區不算大,隻有5棟樓、225戶,不過,要提出一個讓每個居民都滿意的解決方案,著實不易。此前,物業公司就與居民常因“錢怎麼花”產生糾紛,小區公維金長期“趴”在賬上無人敢動,與此同時,多個急需用錢的修繕工程遲遲無法啟動。

  既不能漲物業費,又不能讓小區失去日常管理——為了答好這個看似不可能的“考卷”,社區黨委會同業委會集思廣益,多次研究探討。“小區物業費每平方米從0.8元到1.1元不等,此前業委會也想過引進其他物業公司,但經過詢價,竟然沒有一家物業公司願意接手。”傅智勇說。經過反復對比研究和考察,業委會提出“自治+物業顧問制”方案,最終,88.9%的業主投票選擇了這一方案。

  在“物業顧問制”模式下,小區物業費存入業委會賬戶,由業委會作為主體,聘任一位熟悉小區情況的原物業公司負責人擔任“物業顧問”,同時與若干名保安、保潔員、水電工等簽訂勞務合同,盡可能降低管理成本、實現靈活聘用。業委會為他們購買了意外險,還定期對物業工作進行考核、設立獎勵機制,調動物業服務人員積極性,破解此前物業公司“大事辦不了、小事辦不好”的局面。

  “為了讓業主的每一筆錢都花得明明白白,每筆支出、無論金額大小,我們都做到財務透明、張榜公示,不僅在樓道裡張貼,還要發到小區業主微信群。”傅智勇說。此外,業委會主動提議設立“監督小組”,重點監督業委會的財務支出。該小區還率先引入審計,規范業委會的財務管理,讓業主們心服口服。

  除了創新實行“物業顧問制”,業委會成員還帶頭動手扮靚家園:有工程施工經驗的業委會成員,免費為小區設計改造施工圖、捐贈建筑材料﹔業委會班子利用閑暇時間挽起袖子清理下水道、整理草叢、鋪設鵝卵石,精打細算減少施工費用﹔小區要採購帳篷、戶外桌椅,業委會帶著物業顧問貨比三家,最終在淘寶網店下單……對於業主呼聲最高的樓梯牆面脫落問題,業委會為了節約成本,發動懂裝修的業委會成員帶著大家買材料、動手干。兩個多月后,小區隻花了不到市場價一半的費用,就完成了牆面改造。

  半年下來,業委會完成了18項改造,實現了“花小錢辦大事”。此外,海韻華庭還通過重新梳理閑置地塊、增設路面停車位,在公共區域引入快遞櫃、電梯廣告等方式“開源”,每年增加小區收入近5萬元。2024年,小區實現公共收益12萬元,全部用於化糞池清理、路燈更換等環境、硬件設施的整治提升工作。

  激活能人效應 讓更多老小區煥發新活力

  雜草叢生的邊角地經過打理,變成環境優美的休閑角﹔將分散布設的快遞櫃、飲用水購買機、垃圾屋等調整為並排布置,方便居民“下樓一趟、辦多件事”﹔逐一檢查小區路燈,損壞不亮的全部換新……新業委會帶來的種種改變,大家都看在眼裡。“現在小區環境越來越好了,真是‘舊貌換新大不同’!”居民林江龍感慨。

  一件件具體實事,也“以心換心”得到了居民的行動支持:一位原本持質疑態度的業主,拍下短視頻在業主微信群為業委會點贊﹔曾經的“硬茬”業主積極參與小區自治,牽頭制定《業主群管理辦法》﹔小區綠化預算有限,在業委會倡議下,業主們紛紛把自家的綠植、花盆捐出來,裝點公共綠地……

  為了解決小區運動場所不足的問題,居民們積極響應業委會倡議,自籌經費將一處架空層改建為乒乓球健身活動室,至少有幾十位居民自發捐款,還有居民捐贈了空調、跑步機等設備。

  從“各掃門前雪”到“共護一片天”——在社區黨委、業委會、物業、居民等各方的努力下,海韻華庭小區摸索了一條“黨建引領、業主參與、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互評、成果共享”的創新實踐之路,成為集美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縮影。

  “海韻華庭小區自治的經驗核心在於社區黨組織有限介入識別、動員‘熱心人’,培育建強業委會,多維度賦能有效支持業委會履職。未來我們要在每個小區發現、挖掘更多這樣的黨員、‘熱心人’引領小區自治。此外,還要發揮好組織優勢,全心全意為‘熱心人’提供信心支持和智囊協助,讓他們面對不理解、爭議和困難時有一個堅強后盾,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集美區委社會工作部負責人說。

  接下來,集美區將充分發揮社區“大黨委”聯席機制功能,深入挖掘高校、企業、“雙報到”在職人員、退休人員等力量,梳理形成資源清單,適時開展“熱心人”評選活動,並通過組織體系支持、服務資源支持、治理經驗支持、激勵機制支持等方式,協助業委會、“熱心人”解決疑難問題,構建“街道—社區—小區治理共同體”,探索形成黨建引領下小區自治的“集美模式”,為更多小區提供可參考可借鑒的實施路徑。(記者 應潔)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